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和旱地红壤的肥力质量、有机碳库与团聚体形成机制的影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3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40页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第14-17页
     ·土壤肥力质量及其评价方法第17-25页
     ·土壤有机碳库的分布与周转第25-33页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机制第33-40页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第40-43页
     ·科学问题第40页
     ·研究内容第40-4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3-51页
   ·试验地概况第43-45页
     ·红壤性水稻土试验地概况第43-44页
     ·早地红壤试验地概况第44-45页
   ·样品采集第45页
     ·土壤样品采集第45页
     ·植株样品采集第45页
   ·试验方法第45-49页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第45页
     ·土壤肥力质量的等级评价第45页
     ·作物生物量及其养分吸收第45-46页
     ·土壤有机碳的物理分组第46-47页
     ·土壤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第47-48页
     ·土壤团聚体的不同浸提处理及分级第48页
     ·土壤比表面积(SSA)的测定第48页
     ·土壤铁铝氧化物的测定第48-49页
   ·数据整理与统计方法第49页
   ·技术路线第49-51页
第三章 长期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肥力质量的影响第51-60页
   ·长期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51-53页
     ·长期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的基本理化性质第51-52页
     ·长期施肥下旱地红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第52-53页
   ·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第53-58页
     ·长期施肥红壤性水稻土的土壤肥力质量第53-56页
     ·长期施肥旱地红壤的土壤肥力质量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库及固碳效率的影响第60-70页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库及其周转的影响第60-62页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库的影响第60-61页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库周转的影响第61-62页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有机碳库及其周转的影响第62-64页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第62-63页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不同有机碳库周转的影响第63-64页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与旱地红壤固碳效率的影响第64-68页
     ·土壤有机碳的投入和固定的计算方法第64-65页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效率的影响第65-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长期施肥下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机制第70-96页
   ·长期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机制第70-83页
     ·红壤性水稻土的有机碳、铁铝氧化物和比表面积第70-71页
     ·不同浸提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的大小分布第71-72页
     ·不同浸提处理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第72-73页
     ·不同浸提处理对土壤团聚体氧化铁的影响第73-76页
     ·不同浸提处理对土壤团聚体氧化铝的影响第76-79页
     ·不同浸提处理对土壤团聚体比表面积的影响第79-81页
     ·土壤比表面积、有机碳与氧化铁铝的关系第81-82页
     ·红壤性水稻土的团聚体形成机制第82-83页
   ·长期施肥下旱地红壤的团聚体形成机制第83-95页
     ·旱地红壤的有机碳、铁铝氧化物和比表面积第83页
     ·不同浸提处理土壤团聚体颗粒的分布第83-84页
     ·不同浸提处理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第84-86页
     ·不同浸提处理对土壤团聚体氧化铁的影响第86-89页
     ·不同浸提处理对土壤团聚体氧化铝的影响第89-91页
     ·不同浸提处理对土壤团聚体比表面积的影响第91-93页
     ·土壤比表面积、有机碳与氧化铁铝的关系第93-95页
     ·旱地红壤的团聚体形成机制第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长期施肥对水稻和玉米生物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第96-107页
   ·长期施肥对水稻生物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第96-100页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第96-97页
     ·水稻生物量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第97页
     ·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各器官的养分含量第97-99页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各器官养分吸收量分布的影响第99-100页
   ·长期施肥对玉米生物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第100-105页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第100-101页
     ·玉米生物量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第101-102页
     ·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各器官的养分含量第102-103页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各器官养分吸收量分布的影响第103-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10页
   ·主要结论第107-109页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109页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09页
   ·研究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作者简历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菜蛾对Bt抗性机理及湖南地区综合治理研究
下一篇: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