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街巷形制特征研究--以喀什噶尔古城恰萨巷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论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页 |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2 喀什噶尔古城传统街巷空间形成的背景 | 第17-25页 |
·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17-18页 |
·气候的影响 | 第17-18页 |
·地形环境的影响 | 第18页 |
·周边环境影响 | 第18页 |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18-20页 |
·宗教的影响 | 第19-20页 |
·经济环境的影响 | 第20-22页 |
·商业的影响 | 第20-21页 |
·手工业的影响 | 第21-22页 |
·古城传统街巷形成的历史渊源 | 第22-25页 |
3 喀什噶尔古城传统街巷空间形态的特征要素分析 | 第25-57页 |
·功能要素 | 第25-31页 |
·文化生活的场所 | 第25-27页 |
·经济活动的载体 | 第27-29页 |
·交通联系的纽带 | 第29页 |
·宗教活动的场所 | 第29-30页 |
·古城空间区划及交际联系的组织者 | 第30-31页 |
·物质形态要素 | 第31-48页 |
·肌理 | 第31-32页 |
·界面 | 第32-42页 |
·节点 | 第42-44页 |
·组织模式 | 第44-46页 |
·尺度和比例 | 第46-48页 |
·街巷空间形态要素分类 | 第48-53页 |
·不可变要素 | 第48-51页 |
·可变要素 | 第51-53页 |
·恰萨街巷空间的发展演变特征 | 第53-57页 |
·渐变型 | 第53-54页 |
·突变型 | 第54-55页 |
·恢复型 | 第55-57页 |
4 喀什噶尔古城恰萨街巷空间形态与心理感受 | 第57-72页 |
·恰萨街巷空间形态的相似性 | 第58-63页 |
·恰萨街巷空间形态的相似性原理分析 | 第58-60页 |
·恰萨街巷空间要素作为格式塔 | 第60-61页 |
·恰萨街巷空间要素组织的相似性 | 第61-63页 |
·街巷空间感受的复合性 | 第63-65页 |
·模糊的限定 | 第63-64页 |
·意义的叠加 | 第64-65页 |
·街巷空间形态的审美 | 第65-72页 |
·街巷空间形式的审美 | 第67-70页 |
·街巷空间内含的审美 | 第70-72页 |
5 喀什噶尔古城传统街巷空间结构的整合与创新设计 | 第72-87页 |
·喀什噶尔古城恰萨街巷空间的实例分析 | 第72-76页 |
·恰萨区的演进与发展概况 | 第72-74页 |
·恰萨区城区传统街巷空间特征 | 第74-76页 |
·传统街巷恰萨巷空间的主要问题 | 第76-80页 |
·建筑老化带来的破坏 | 第76页 |
·传统建筑特征风貌的消逝 | 第76-77页 |
·改建与更新带来建设性破坏 | 第77页 |
·生态环境的恶化、市政基础设施落后 | 第77-80页 |
·传统街巷恰萨巷空间的整合、创新设计 | 第80-84页 |
·街巷空间功能的整合、创新设计 | 第81-82页 |
·街巷空间交通体系的整合、创新设计 | 第82页 |
·街巷空间景观体系的整合、创新设计 | 第82-84页 |
·古城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原则 | 第84-87页 |
·传承发展的原则 | 第84页 |
·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 第84-85页 |
·维护历史环境的整体性 | 第85-86页 |
·坚持保护发展的永续性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93页 |
后记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