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22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9页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9-22页
第一章 从"替众人来服务"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22-34页
 第一节 孙中山"替众人来服务"的"为民"思想第22-24页
  一、对"天下为家"封建统治思想的批判第22-23页
  二、资产阶级"效率"与"公平"的借鉴第23-24页
  三、道德引导与道德修养提升的立场追求第24页
 第二节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思想第24-26页
  一、立足群众史观,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第25-26页
  二、着眼群众路线,强调"利人"的最高道德标准第26页
  三、坚持执政为民,强调"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第26页
 第三节 毛泽东对孙中山"替众人来服务"思想的继承第26-29页
  一、对"民众"主体思想的继承第27页
  二、对集体与个人利益价值标准的继承第27-28页
  三、对党性道德修养合理内容的继承第28-29页
 第四节 毛泽东对孙中山"替众人来服务"思想的的超越第29-34页
  一、无产阶级立场对资产阶级立场的超越第30-31页
  二、"为人民服务"对"互助论"的超越第31-32页
  三、"实践论"对朴素"知行观"的超越第32-34页
第二章 从"平均地权"到"土地革命"第34-44页
 第一节 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第34-36页
  一、"平均地权"思想的渊源第34-35页
  二、"平均地权"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5页
  三、"平均地权"思想的主要影响第35-36页
 第二节 毛泽东"土地革命"思想第36-39页
  一、"土地革命"的思想渊源第36-37页
  二、"土地革命"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7-38页
  三、"土地革命"思想的主要影响第38-39页
 第三节 毛泽东对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继承第39-41页
  一、在土地所有制主张上的继承第39-40页
  二、在"耕地农有"实现方式上的继承第40-41页
 第四节 毛泽东对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超越第41-44页
  一、"土地所有权归农民"对"土地国有"的超越第41-42页
  二、实行"土地革命"对采用改良方法的超越第42-44页
第三章 从"节制资本"到"改造民族资本"第44-55页
 第一节 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第44-46页
  一、"节制资本"的思想渊源第44-45页
  二、"节制资本"的主要内容第45页
  三、"节制资本"的积极意义第45-46页
 第二节 毛泽东"改造民族资本"思想第46-49页
  一、"改造民族资本"的思想渊源第46-47页
  二、"改造民族资本"的主要内容第47-48页
  三、"改造民族资本"的积极意义第48-49页
 第三节 毛泽东对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继承第49-52页
  一、对"节制资本"思想视角的继承第49-50页
  二、对"节制资本"思想基本内容的继承第50-51页
  三、对"节制资本"基本方法的继承第51-52页
 第四节 毛泽东对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超越第52-55页
  一、在对待资本问题基本立场上的超越第52-53页
  二、在处理资本问题基本方法上的超越第53页
  三、在解决资本问题基本观点上的超越第53-55页
结语第55-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第62-63页
后记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述评
下一篇:国际政治道德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