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输煤控制系统的智能编程软件设计与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课题背景以及意义 | 第9-10页 |
| ·工业领域的智能化编程 | 第10-17页 |
| ·控制系统软件编程的现状 | 第10-11页 |
| ·一体化软件的现状 | 第11-13页 |
| ·智能编程软件的现状 | 第13-17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 第2章 输煤系统工艺与控制方案 | 第19-35页 |
| ·输煤系统工艺 | 第19-27页 |
| ·输煤工艺的特点 | 第19-21页 |
| ·输煤控制系统的设备及其分类 | 第21-22页 |
| ·皮带输送机的保护工艺及其检测原理 | 第22-24页 |
| ·其他主设备的工艺及设计 | 第24-26页 |
| ·辅助设备的工艺及设计 | 第26-27页 |
| ·输煤的控制方案 | 第27-34页 |
| ·输煤控制系统简介 | 第27页 |
| ·输煤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7页 |
| ·输煤控制系统的系统组态 | 第27-29页 |
| ·输煤控制系统的软件 | 第29页 |
| ·输煤控制系统的主体控制逻辑设计 | 第29-31页 |
| ·输煤控制系统的程序的组成 | 第31-33页 |
| ·输煤控制系统的设备逻辑关系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输煤控制系统智能编程软件设计 | 第35-65页 |
| ·输煤控制系统传统编程方法与分析 | 第35-42页 |
| ·IEC 61131-3规范简介 | 第35页 |
| ·LD梯形图分析 | 第35-39页 |
| ·FBD功能块分析 | 第39-40页 |
| ·IL语句表分析 | 第40-41页 |
| ·SFC顺序控制分析 | 第41页 |
| ·ST结构体文本分析 | 第41-42页 |
| ·智能编程软件的组成要素 | 第42-55页 |
| ·传统输煤控制系统的项目流程分析 | 第42-43页 |
| ·智能编程的流程 | 第43-44页 |
| ·智能编程软件的定义 | 第44-45页 |
| ·智能化编程软件的要素 | 第45页 |
| ·清册输入输出智能化 | 第45-48页 |
| ·面向工艺的组态方式 | 第48-49页 |
| ·人性化的界面 | 第49页 |
| ·开放的数据库 | 第49-50页 |
| ·丰富的行业库设备库 | 第50页 |
| ·兼容性强的架构 | 第50-53页 |
| ·标准化规范化 | 第53-55页 |
| ·智能编程软件的定义 | 第55-59页 |
| ·元素库的基本结构 | 第55页 |
| ·元件定义的基本结构 | 第55-57页 |
| ·数据库定义 | 第57页 |
| ·马达块的定义 | 第57-58页 |
| ·命令属性定义 | 第58-59页 |
| ·自动控制软件配合 | 第59页 |
| ·自动编程的实现方法 | 第59-63页 |
| ·数字化处理 | 第59-61页 |
| ·间接寻址和数组变量 | 第61页 |
| ·递归语言的使用 | 第61-62页 |
| ·EXCEL公式的应用与自动编程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4章 基于输煤工艺的智能编程实践 | 第65-87页 |
| ·自动配煤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 第65-74页 |
| ·自动配煤系统介绍 | 第65页 |
| ·自动配煤系统相关软件介绍 | 第65页 |
| ·自动配煤系统的原理 | 第65-70页 |
| ·自动配煤系统的程序及分析 | 第70-74页 |
| ·输煤系统自动路径生成程序的设计和应用 | 第74-85页 |
| ·自动路径程序 | 第75页 |
| ·路径判断程序的应用 | 第75-77页 |
| ·自动路径生成程序 | 第77页 |
| ·自动路径生成的原理 | 第77-79页 |
| ·设备的头尾定义 | 第79页 |
| ·自动路径生成程序的组成 | 第79-80页 |
| ·自动路径生成的程序及分析 | 第80-83页 |
| ·路径自动生成的流程 | 第83-85页 |
| ·多路径控制程序 | 第85-86页 |
| ·路径分类 | 第85页 |
| ·多路径选择逻辑 | 第85页 |
| ·路径冲突逻辑 | 第85-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7页 |
| ·工作展望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