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铬制革污泥生物淋滤技术分析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引言 | 第9页 |
·制革污泥的来源及危害 | 第9-10页 |
·制革污泥的来源 | 第9-10页 |
·制革污泥的危害 | 第10页 |
·制革污泥中重金属 Cr 的处理 | 第10-11页 |
·固定/稳定化处理技术 | 第10页 |
·化学淋滤法 | 第10-11页 |
·焚烧氧化技术 | 第11页 |
·化学试剂浸出-萃取回收 Cr | 第11页 |
·生物淋滤技术 | 第11-15页 |
·生物淋滤技术概述 | 第11页 |
·生物淋滤中的主要微生物 | 第11-12页 |
·生物淋滤反应机理 | 第12-13页 |
·生物淋滤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生物淋滤技术应用前景 | 第15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实验概况 | 第17-25页 |
·实验药品与设备 | 第17-18页 |
·试剂药品 | 第17-18页 |
·仪器设备 | 第18页 |
·实验对象及方法 | 第18-20页 |
·实验污泥来源 | 第18-19页 |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19页 |
·预处理后污泥的理化性质 | 第19-20页 |
·实验装置及系统 | 第20-23页 |
·静态实验装置及反应器 | 第20页 |
·气提式反应器设计 | 第20-21页 |
·实验系统 | 第21-23页 |
·实验思路及方案 | 第23-24页 |
·实验思路 | 第23页 |
·实验方案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制革污泥生物淋滤过程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 第25-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供试制革污泥 | 第25页 |
·接种污泥的驯化培养 | 第25页 |
·污泥接种量对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 S 粉添加量对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 | 第26页 |
·温度对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 | 第26页 |
·曝气量对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 | 第26-27页 |
·污泥回流比对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 | 第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41页 |
·污泥驯化方法的优选 | 第27-30页 |
·污泥接种量对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不同 S 粉添加量对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 | 第32-35页 |
·温度对制革污泥生物淋滤过程的影响 | 第35-37页 |
·曝气量对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 | 第37-40页 |
·污泥回流比对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生物淋滤反应器连续批次运行效果研究 | 第43-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生物淋滤反应器的启动 | 第43页 |
·生物淋滤反应器流化效果的研究 | 第43页 |
·生物淋滤反应器单批次运行效果研究 | 第43页 |
·生物淋滤反应器运行稳定性研究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生物淋滤反应器污泥流化混合效果 | 第44页 |
·生物淋滤反应器单批次运行效果 | 第44-45页 |
·生物淋滤反应器运行稳定性分析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生物淋滤后制革污泥的性质及资源化利用 | 第49-59页 |
·制革污泥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49-51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 第50-51页 |
·污泥营养物质的流失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污泥中营养物质流失分析 | 第51-52页 |
·生物淋滤过程中金属去除效果评价 | 第52-54页 |
·金属去除效果评价方法 | 第52-53页 |
·生物淋滤过程 Cr 的去除效果 | 第53页 |
·生物淋滤过程其它金属的去除效果 | 第53-54页 |
·淋滤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 第54-57页 |
·国内外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 | 第54-55页 |
·制革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 第55-56页 |
·淋滤后污泥的土地利用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