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湘鄂西土司园林营造及其营造思想研究
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现代风景园林中对地域性的呼唤 | 第11页 |
·少数民族园林研究理论缺乏 | 第11-12页 |
·现阶段土家族园林发展道路迷茫 | 第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古代园林历史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少数民族园林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土司现象及发展规律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土司园林 | 第16页 |
·地域范畴界定 | 第16-17页 |
·时间属性界定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文献查阅法 | 第19页 |
·田野调查法 | 第19页 |
·推演归纳法 | 第19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9页 |
·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辨析 | 第19-21页 |
·造园实践 | 第19-20页 |
·园林思想观念 | 第20-21页 |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2. 明清时期湘鄂西地区土司园林概述 | 第22-31页 |
·湘鄂西土司园林产生背景概述 | 第22-25页 |
·湘鄂西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 第22-23页 |
·山峦险峻 | 第22-23页 |
·水系纵横 | 第23页 |
·植被繁茂 | 第23页 |
·明清时期湘鄂西地区社会环境概况 | 第23-25页 |
·政治制度 | 第23-24页 |
·经济环境 | 第24页 |
·文化生活 | 第24-25页 |
·明清时期湘鄂西土司园林类型概述 | 第25-31页 |
·兼具生活、工作功能的土司园墅 | 第26-28页 |
·土司衙署园林 | 第27-28页 |
·土司行宫园林 | 第28页 |
·社会宣教性质的土司宗教园林 | 第28-30页 |
·本土宗教崇拜下的宗教园林环境 | 第28页 |
·外来宗教影响下的宗教园林环境 | 第28-30页 |
·公共共享性质的郊邑风景胜地 | 第30-31页 |
·带有“求仙”色彩的风景胜地 | 第30页 |
·享“游观”之乐的风景胜地 | 第30-31页 |
3. 明清时期湘鄂西土司园墅造园实践 | 第31-52页 |
·土司衙署造园活动 | 第31-38页 |
·容美土司中府衙署及附园 | 第31-33页 |
·永顺老司城土司衙署 | 第33-35页 |
·永顺颗砂行署 | 第35-36页 |
·唐崖土司衙署 | 第36-37页 |
·其他土司衙署 | 第37-38页 |
·土司行宫造园活动 | 第38-47页 |
·容美屏山爵府 | 第38-42页 |
·行署及内园 | 第40-41页 |
·行署外园 | 第41-42页 |
·容美土司南府 | 第42-43页 |
·容美土司细柳城行宫及近园 | 第43-45页 |
·细柳城众春园 | 第44-45页 |
·沁雪园 | 第45页 |
·乐天园 | 第45页 |
·永顺土司碧花庄 | 第45-46页 |
·其他土司行宫园林 | 第46-47页 |
·土司园墅造园手法及营造效果 | 第47-51页 |
·“因”与“借”:倚天工,少人工 | 第47-49页 |
·顺势合宜的随因 | 第47-49页 |
·虚实相兼的借景 | 第49页 |
·内向与外向:园林空间布局灵活多样 | 第49-50页 |
·植物应用:“朴雅天然色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4. 明清时期湘鄂西土司宗教园林造园实践 | 第52-62页 |
·本土宗教园林造园活动 | 第52-55页 |
·永顺祖师殿 | 第52-54页 |
·永顺土王祠 | 第54-55页 |
·外来宗教影响下的宗教园林造园活动 | 第55-58页 |
·容美南府张桓侯庙 | 第55页 |
·容美平山真武殿 | 第55-56页 |
·永顺土司蟠桃庵 | 第56页 |
·保靖土司观音阁 | 第56-57页 |
·其他寺庙园林 | 第57-58页 |
·土司宗教园林造园手法及营造效果 | 第58-60页 |
·系统规划:寺寺相呼应 | 第58-59页 |
·“露”与“藏”:“求显”或“求隐” | 第59-60页 |
·植物应用:出尘的氛围营造 | 第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5. 明清时期湘鄂西土司郊邑风景胜地造园实践 | 第62-70页 |
·“求仙”色彩的风景胜地园林营造活动 | 第62页 |
·“游乐”性质的风景胜地园林营造活动 | 第62-67页 |
·“八景” | 第62-65页 |
·营园林建筑成景 | 第65页 |
·营植物成景 | 第65页 |
·钓鱼台 | 第65-66页 |
·永顺别些森林公园 | 第66-67页 |
·风景胜地营造手法与营造效果 | 第67-69页 |
·景点分设:得景全面 | 第67页 |
·点景:景和谐而情境生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6. 明清时期湘鄂西土司园林营造思想观念 | 第70-83页 |
·“山川待人”的自然山水观 | 第70-74页 |
·“山川待人”自然山水观的内在情理 | 第70-73页 |
·脱胎于土家先民的原始自然观 | 第70-71页 |
·渴望与自然协作融合的实用主义 | 第71页 |
·在尘世俗事外向自然寻求情感寄托 | 第71-72页 |
·自我肯定中辩证对等的看待自然 | 第72-73页 |
·“山川待人”自然山水观影响下的园林追求 | 第73-74页 |
·简约、天然——土司园林营造中的园林审美 | 第73页 |
·原生原味——土司阶层的园林赏玩活动 | 第73-74页 |
·汉文明下士人隐文化的影响 | 第74-79页 |
·土司阶级“隐”思想的产生 | 第74-77页 |
·崇拜汉文化,渴望与士人交流 | 第74-75页 |
·权力集团内外残酷斗争的社会现实 | 第75-77页 |
·受隐文化影响下的园林追求 | 第77-79页 |
·田居以明志 | 第77-78页 |
·山居以纵情 | 第78-79页 |
·隔世桃源的审美观 | 第79-82页 |
·土司之地与“桃花源”的渊源 | 第79-81页 |
·隔世桃源影响下的园林追求 | 第81-82页 |
·桃花幻境 | 第81页 |
·隔世奇观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7. 结语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图片索引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1-92页 |
附录二 湘鄂西地区土司遗址现状 | 第92-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