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PVT共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过程与演化模式

作者简介第1-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35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9-29页
     ·油气形成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9-21页
     ·油气形成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1-29页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第29-32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9-30页
     ·研究内容第30-31页
     ·技术路线第31-32页
 §1.4 完成工作量及主要认识与创新点第32-35页
     ·主要工作量第32-33页
     ·主要认识与创新点第33-35页
第二章 PVT共控油气形成热解模拟实验第35-51页
 §2.1 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第35-39页
     ·仪器结构第35-38页
     ·主要技术参数、关键技术特点第38-39页
 §2.2 PVT共控热解模拟实验方法第39-43页
     ·模拟实验条件第39-40页
     ·模拟实验方式第40-41页
     ·模拟实验步骤第41-43页
 §2.3 PVT共控热解模拟实验条件对油气形成的影响第43-51页
     ·流体介质对油气形成的影响第43-47页
     ·流体压力对油气形成的影响第47-49页
     ·孔隙空间对油气形成的影响第49页
     ·模拟温度与时间对油气形成的影响第49-51页
第三章 不同体系油气形成模拟对比研究第51-68页
 §3.1 烃源岩热解模拟实验方法分类第51-53页
 §3.2 PVT共控体系与高压釜封闭体系热解实验对比第53-68页
     ·热解模拟实验条件、流程与样品第54-55页
     ·两种热解模拟实验方法气体产率对比第55-62页
     ·两种热解模拟实验方法热解沥青产率对比第62-63页
     ·两种热解模拟实验方法总油气产率对比第63-64页
     ·两种热解模拟实验方法残余有机碳与残余生烃潜力对比第64-65页
     ·不同热解实验条件下残余岩样生烃动力学分析第65-68页
第四章 烃源岩孔隙流体特性及其生烃效应第68-92页
 §4.1 烃源岩孔隙流体的赋存状态及其物理化学特性第68-81页
     ·烃源岩中地层水的赋存状态第68-71页
     ·烃源岩孔隙度-成熟度的关系第71-73页
     ·地层水的近临界特性与油气水的互相溶解程度第73-81页
 §4.2 不同相态水对油气形成的影响第81-92页
     ·热解模拟实验边界条件与样品选择第82-83页
     ·不同相态水体系热解气体产物特征第83-88页
     ·不同相态水体系热解油、总烃产率特征第88-90页
     ·不同相态水体系固态产物地化特征第90-92页
第五章 烃源岩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油气形成的影响第92-106页
 §5.1 海相与陆相烃源岩的矿物组成特征第92-95页
     ·样品与分析第92页
     ·陆相烃源岩矿物组成特征第92-94页
     ·海相烃源岩矿物组成特征第94页
     ·海相与陆相烃源岩中有机质赋存形式的差异第94-95页
 §5.2 不同矿物组成对烃源岩生排烃过程的影响第95-100页
     ·样品及实验条件第95-97页
     ·矿物组成对油气产率的影响第97-99页
     ·矿物组成对干酪根成熟度的影响第99-100页
     ·盐类物质对烃源岩生排烃过程影响的机理探讨第100页
 §5.3 岩石矿物介质对可溶有机质生烃气的影响第100-106页
     ·热解模拟仪器、方法与样品第101-102页
     ·岩石矿物介质对总气体、CO_2与H_2产率的影响因素第102-103页
     ·岩石矿物介质对烃气产率的影响因素第103-104页
     ·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对烃气转化率的影响第104-106页
第六章 PVT共控作用下油气形成过程与定量评价第106-132页
 §6.1 PVT共控烃源岩生油气潜力定量评价第106-117页
     ·用岩石热解参数定量评价生烃潜力存在的风险第107-109页
     ·PVT共控连续递进热解模拟实验流程与样品第109-111页
     ·PVT共控连续递进热解生油气过程第111-114页
     ·PVT共控干酪根热解产油气潜力评价第114-115页
     ·Ⅱ_1型干酪根生油气潜力定量评价第115-117页
 §6.2 烃源岩中不溶与可溶有机质的相互转化第117-125页
     ·海相Ⅱ型干酪根生油气潜力定量评价第118-120页
     ·残留油生烃气潜力定量评价第120-122页
     ·不同成熟度烃源岩生油气潜力评价第122-125页
 §6.3 PVT共控作用油气形成过程与演化模式第125-132页
     ·油气形成演化过程第125-127页
     ·油气形成演化模式第127-132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认识第132-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阳新阮家湾钨—铜—钼矿床和银山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下一篇:钻井液侵入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