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我国水污染现状 | 第11-13页 |
·水体富营养化 | 第13-15页 |
·水体中磷的形态 | 第14页 |
·水体中磷的来源 | 第14-15页 |
·污水除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生物法除磷 | 第15-18页 |
·化学沉淀法 | 第18-19页 |
·结晶法 | 第19-20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20页 |
·电解法 | 第20页 |
·吸附法 | 第20-22页 |
·稀土元素的基本性质及在污水除磷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稀土元素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 第22页 |
·稀土元素在污水除磷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 第23-24页 |
·本实验的选题依据 | 第24-25页 |
·前期研究成果 | 第24页 |
·晶体缺陷学原理 | 第24-25页 |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5页 |
·本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7-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实验所需试剂 | 第27页 |
·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镧-铜系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 第28-29页 |
·磷的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静态吸附实验 | 第30页 |
·吸附剂再生 | 第30页 |
·表征 | 第30-33页 |
第三章 镧-铜系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 第33-49页 |
·铜含量对镧-铜系复合氧化物磷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3-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制备温度对镧-铜系复合氧化物磷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6页 |
·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7页 |
·焙烧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7-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焙烧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0页 |
·最佳制备条件的确定 | 第40-42页 |
·镧-铜系复合氧化物的表征及吸附剂机理初探 | 第42-46页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42-43页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43-45页 |
·红外分析 | 第45页 |
·吸附机理初探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四章 镧-铜系复合氧化物磷吸附影响因素及吸附性能研究 | 第49-59页 |
·磷吸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9-53页 |
·吸附形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初始磷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吸附剂磷吸附性能的研究 | 第53-57页 |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3-55页 |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镧-铜系复合氧化物再生研究 | 第59-65页 |
·吸附剂高温真空再生原理 | 第59页 |
·掺铜磷酸镧的热分解实验 | 第59-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1页 |
·吸附剂真空高温再生研究 | 第61-64页 |
·煅烧温度对再生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时间对再生率的影响 | 第62-64页 |
·真空高温再生机理分析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