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縮略词表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前言 | 第11-16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16-21页 | 
| ·病例组 | 第16-17页 | 
| ·对照组 | 第17页 | 
| ·相关临床资料收集 | 第17-18页 | 
| ·研究流程 | 第18页 | 
| ·实验仪器及参数 | 第18-20页 | 
| ·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 结果 | 第21-30页 | 
| ·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21页 | 
| ·女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与波幅与正常人常模比较 | 第21-22页 | 
| ·女性抑郁障碍组与健康对照组脑灰质体积比较有差异的区域 | 第22-23页 | 
| ·女性抑郁障碍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与脑灰质体积相关IK域 | 第23-27页 | 
| ·女性抑郁障碍患者灰质体积与HAMD总分相关的脑区 | 第27-29页 | 
| ·患者组HAMD总分和因子分与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 讨论 | 第30-42页 | 
| ·关于一般资料 | 第31页 | 
| ·女性首发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对照比较脑灰质体积差异区域 | 第31-34页 | 
| ·女性首发抑郁障碍患者P300异常以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第34-36页 | 
| ·病情严重程度及各因子分与脑灰质体积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 ·抑郁障碍患者认知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脑灰质体积的相关性 | 第37-42页 | 
| 本研究的优势、存在问题和展望 | 第42-43页 | 
| ·新颖性 | 第42页 | 
| ·存在问题 | 第42页 | 
| ·展望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 综述一 | 第50-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综述二 | 第56-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及获奖情况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