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多属杂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小麦多属杂交研究进展第10-12页
     ·小麦多属杂种研究概况第10-11页
     ·多属杂种的创制途径第11页
     ·多属杂种的利用价值第11-12页
   ·小麦多属杂交外缘遗传物质的检测第12-15页
     ·形态学标记第12-13页
     ·细胞学标记第13-14页
       ·核型分析第13页
       ·组型分析第13页
       ·带型分析第13-14页
     ·原位杂交第14页
       ·基因组原位杂交第14页
       ·荧光原位杂交第14页
     ·分子标记第14-15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研究目的第15页
     ·研究意义第15页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杂交及农艺性状调查第17-25页
   ·引言第17页
   ·实验材料第17页
   ·实验方法第17-18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8-24页
     ·杂交当代结实率统计及杂种培育第18页
     ·八倍体小偃麦(麦草 8 号)与六倍体小黑麦(哈师 209)杂交 F3代的农艺性状调查第18-23页
     ·讨论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细胞学鉴定第25-32页
   ·引言第25页
   ·实验材料第25页
   ·实验方法第25-27页
     ·体细胞染色体制片第25-26页
       ·种子萌发与根尖预处理第25-26页
       ·一般常规压片法第26页
       ·酶解压片法(可用于原位杂交)第26页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第26-27页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27-28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8-31页
     ·F3代根尖染色体数目观察第28-31页
     ·F3代花粉母细胞观察第31页
     ·讨论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分子标记鉴定第32-40页
   ·引言第32页
   ·实验材料第32页
   ·实验方法第32-34页
     ·植物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32-33页
     ·DNA 浓度的测量第33页
     ·PCR 检测第33-34页
     ·SSR 检测第34页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34-35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5-39页
     ·对照与实验材料 DNA 检测第35页
     ·PCR 检测结果第35-37页
     ·SSR 检测结果第37-38页
     ·讨论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5章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第40-45页
   ·引言第40页
   ·实验材料第40页
   ·实验方法第40-42页
     ·植物总 DNA 提取第40页
     ·标记探针第40页
     ·原位杂交流程第40-42页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42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44页
     ·实验结果第42-44页
     ·讨论第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图版说明第51-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富锂三元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农杆菌介导的GsPHD2基因对大豆的遗传转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