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轻合金表面形貌与微结构对电子功函数的影响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 ·镁合金的发展及应用 | 第9-12页 |
| ·铝锂合金的发展及应用 | 第12-14页 |
| ·电子功函数(EWF) | 第14-16页 |
| ·电子功函数的概念 | 第14-15页 |
| ·电子功函数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电子功函数的测量方法 | 第16页 |
| ·扫描开尔文探针技术 (SKP) | 第16-19页 |
| ·扫描开尔文探针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16-18页 |
| ·扫描开尔文探针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1-25页 |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1-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 ·实验方案 | 第22-24页 |
| ·表面氧化与湿度调节 | 第22-23页 |
| ·表面抛光与化学腐蚀 | 第23页 |
| ·退火处理与硬度测量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外界环境对合金表面电子功函数的影响 | 第25-33页 |
| ·引言 | 第25-26页 |
| ·合金表面氧化层对电子功函数的影响 | 第26-29页 |
| ·合金表面的EDS与XRD测试 | 第26-28页 |
| ·合金表面的SKP测量 | 第28-29页 |
| ·理论分析与讨论 | 第29页 |
| ·湿度对电子功函数的影响 | 第29-32页 |
| ·合金表面随相对湿度变化的SKP测量 | 第29-30页 |
| ·理论分析与讨论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合金表面形貌对电子功函数的影响 | 第33-53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合金表面粗糙度对电子功函数的影响 | 第33-40页 |
| ·表面粗糙度的SEM 测量与表征 | 第33-35页 |
| ·不同粗糙度表面的SKP测量 | 第35-36页 |
| ·最小二乘法回归 | 第36-40页 |
| ·合金表面腐蚀程度对电子功函数的影响 | 第40-46页 |
| ·腐蚀表面的SEM观察与EDS检测 | 第40-42页 |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42-44页 |
| ·腐蚀表面的SKP测量 | 第44-46页 |
| ·理论分析与讨论 | 第46-51页 |
| ·表面电场效应 | 第46-48页 |
| ·极板间距变化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合金内部组织结构对电子功函数的影响 | 第53-62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合金硬度的影响 | 第53-56页 |
| ·退火温度与合金硬度的关系 | 第53-54页 |
| ·退火时间与合金硬度的关系 | 第54-56页 |
| ·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合金表面电子功函数的影响 | 第56-58页 |
| ·退火温度与合金表面电子功函数的关系 | 第56-57页 |
| ·退火时间与合金表面电子功函数的关系 | 第57-58页 |
| ·合金硬度的变化对表面电子功函数的影响 | 第58-61页 |
| ·合金表面电子功函数与硬度的关系 | 第58-60页 |
| ·理论分析与讨论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