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乡(镇)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整合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绪论第13-25页
   ·选题背景第13-1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研究目的第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研究综述第16-21页
     ·国内的相关研究进展第16-19页
     ·国外的相关研究进展第19-21页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21-22页
     ·研究的内容第21-22页
     ·研究的方法第22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2-25页
2 规划体系整合的理论基础及“两规”概述第25-35页
   ·规划体系整合的理论基础第25-28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第25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5-26页
     ·法约尔跳板(Fayol Bridge)理论第26-27页
     ·精明增长理论第27-28页
     ·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理论第28页
   ·城市总体规划概述第28-30页
     ·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第28-29页
     ·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第29-30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第30-31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第30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第30-31页
   ·“两规”体系关联性分析第31-35页
     ·“两规”的联系第31-33页
     ·“两规”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地位及关联性第33-35页
3 “两规”不协调的现状与焦点问题第35-45页
   ·宏观层面“两规”不协调的现状第35-38页
     ·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第35-36页
     ·规划管理体制不完善第36页
     ·当前规划编制体系存在众多缺陷第36-37页
     ·“两规”与其他规划体系间的缺陷第37-38页
   ·规划技术层面“两规”不协调的现状第38-42页
     ·规划期限不吻合第38-39页
     ·基础资料的获得和统计口径的差异第39页
     ·用地分类标准的差异第39-40页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确定上的差异第40-41页
     ·城市用地布局和发展方向的差异第41页
     ·土地用途分区及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的划定不同第41-42页
   ·其他方面相关规划存在的问题第42页
   ·“两规”不协调的根本原因第42-45页
4 乡(镇)域“两规”整合思路研究第45-57页
   ·“两规”整合的内涵第45页
   ·“两规”整合的原则第45-46页
     ·实事求是的原则第45页
     ·保护耕地、集约节约用地原则第45-46页
     ·综合平衡、合理布局的原则第46页
     ·分级整合、侧重近期、留有余地、总量平衡的原则第46页
   ·从宏观层面对“两规”体系进行整合的内容第46-47页
   ·“两规”整合技术层面的主要内容第47-53页
     ·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内容的衔接第47页
     ·合理确定规划期限及技术路线第47-49页
     ·统一基础资料及统计口径第49页
     ·完善用地分类标准第49-51页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一致第51-52页
     ·各类用地布局协调第52-53页
     ·土地用途区衔接第53页
   ·探讨保障“两规”顺利实施的措施第53-57页
     ·建立决策和执行过程相对分离的规划管理职能部门第53-54页
     ·建立和完善地域空间整合规划第54页
     ·建立规划实施监督检查评估制度第54-55页
     ·严格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管理第55-57页
5 实证研究——以延陵镇为例第57-77页
   ·延陵镇概况第57-58页
   ·“两规”实施现状分析第58-60页
     ·延陵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第58页
     ·延陵镇乡(镇)域总体规划实施现状第58-59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乡(镇)域总体规划矛盾分析第59-60页
   ·乡(镇)域“两规”整合的内容第60-74页
     ·基础图件和数据第60-61页
     ·规划期限及用地分类第61-62页
     ·现状人口数据及预测第62-63页
     ·供需平衡分析第63-67页
     ·规划用途分区及用地布局协调第67-69页
     ·镇村整合及布局规划第69-72页
     ·划定城镇增长范围第72页
     ·综合交通规划第72-73页
     ·公共基础设施规划第73-74页
   ·“两规”整合成果及应用第74-75页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75-77页
     ·创新规划管理思路第75页
     ·创新管理机构设置第75-76页
     ·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第76-77页
6 结语第77-81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77-78页
   ·可能的创新第78-79页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第79-81页
     ·存在的问题第79页
     ·研究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第85-89页
致谢第89-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湖水环境约束下的宜兴市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下一篇:不同施肥模式下施用生物黑炭对雨养旱地土壤性质、玉米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