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论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的实践价值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13页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第8-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三、 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第11-12页
 四、 理论创新点第12-13页
第一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研究的背景第13-17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研究的时代背景第13-14页
  一、 国际环境第13页
  二、 国内环境第13-14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研究的社会背景第14-17页
  一、 生态环境恶化极大地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存和健康第14-15页
  二、 人际关系疏离严重地制约着人们的和睦共处第15-16页
  三、 社会矛盾激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结构的稳定第16-17页
第二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的思想渊源第17-32页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第17-23页
  一、 儒家的和谐思想第17-19页
  二、 佛家的和谐思想第19-21页
  三、 道家的和谐思想第21-23页
 第二节 西方哲学中的和谐思想第23-27页
  一、 古西腊的和谐思想第23-25页
  二、 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和谐思想第25-27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和谐思想第27-32页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和谐思想第27-29页
  二、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和谐思想第29-32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的主要内容第32-50页
 第一节 从辩证法的角度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第32-37页
  一、 辩证矛盾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谐哲学第32-34页
  二、 质量互变规律有助于人们正确把握和谐哲学第34-35页
  三、 辩证否定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和谐哲学第35-37页
 第二节 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第37-43页
  一、 和谐哲学重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第37-39页
  二、 和谐哲学的思维方式具有兼容性第39-41页
  三、 和谐哲学能够正确认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第41-43页
 第三节 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第43-50页
  一、 坚持民本思想第43-45页
  二、 树立代价意识第45-47页
  三、 重视精神交往第47-50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的实践价值第50-68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指明了生态和谐的新路向第50-54页
  一、 正确认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倡导生态文明观第50-52页
  二、 树立代价意识,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效益第52-53页
  三、 秉持民本思想,发展循环经济第53-54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提出了自我和谐的新方法第54-59页
  一、 承认合理差别的存在,保持良好的心态第55-56页
  二、 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加强自身的修养第56-57页
  三、 坚持以民为本,重视自身的精神价值第57-59页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催生了人际和谐的新理念第59-63页
  一、 重视精神交往,以诚信友爱为基础第59-60页
  二、 重视矛盾的同一性,以公平正义为保障第60-61页
  三、 扬弃传统思想,以人文关怀为依归第61-63页
 第四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阐发了社会和谐的新主张第63-68页
  一、 和谐哲学从思维方式具有兼容性的角度主张坚持集体主义第63-64页
  二、 和谐哲学从质量互变的角度主张改善民生第64-66页
  三、 和谐哲学从“仇必和而解”的角度主张实现利益整合第66-68页
结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实践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费希特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