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安全智能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要求 | 第13-15页 |
·WSN技术发展现状 | 第15-27页 |
·WSN概述 | 第15-22页 |
·WSN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WSN煤矿安全监测井下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 第29-64页 |
·无线通信介质 | 第29-32页 |
·无线电波通信 | 第30页 |
·微波通信 | 第30-31页 |
·红外线通信 | 第31-32页 |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分析 | 第32-39页 |
·IrDA通信技术 | 第32-33页 |
·UWB通信技术 | 第33-35页 |
·Bluetooth通信技术 | 第35-36页 |
·Wi-Fi通信技术 | 第36-37页 |
·ZigBee通信技术 | 第37-39页 |
·井下监测采用ZigBee通信技术分析 | 第39-42页 |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比较 | 第39-41页 |
·井下监测无线通信技术要求 | 第41-42页 |
·WSN井下监测ZigBee技术 | 第42-63页 |
·ZigBee协议体系架构 | 第43-55页 |
·ZigBee WSN拓扑模型 | 第55-57页 |
·ZigBee组建WSN方案设计 | 第57-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3章 WSN井下安全监测数据传输路由协议研究 | 第64-92页 |
·WSN传输路由协议 | 第64-79页 |
·WSN路由协议特点 | 第65-66页 |
·WSN路由协议类型 | 第66-78页 |
·典型路由算法比较分析 | 第78-79页 |
·井下监测WSN路由算法特点分析 | 第79-83页 |
·井下环境对路由算法的需求 | 第80-81页 |
·井下结构对路由算法的需求 | 第81-83页 |
·井下监测对路由算法的需求 | 第83页 |
·井下监测APTEEN改进型LRCEB路由协议 | 第83-88页 |
·Sink近节点负载均衡策略 | 第83-86页 |
·簇首选举代价减少算法 | 第86-88页 |
·LRCEB路由协议仿真测试 | 第88-91页 |
·换选簇首次数对比测试 | 第89-90页 |
·网络能量消耗对比测试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4章 WSN井下安全智能监测数据去冗技术研究 | 第92-120页 |
·WSN中信息数据去冗意义及技术 | 第92-97页 |
·信息数据去冗意义 | 第92-94页 |
·信息数据去冗技术 | 第94-96页 |
·井下监测数据特点与去冗分析 | 第96-97页 |
·WSN数据融合技术 | 第97-106页 |
·数据融合理论基础 | 第98-100页 |
·数据融合技术分类 | 第100-104页 |
·井下监测数据融合要求 | 第104-106页 |
·WSN井下监测ISEDA数据融合算法 | 第106-111页 |
·ISEDA模型及基本思想 | 第106-107页 |
·ISEDA算法融合处理过程 | 第107-111页 |
·算法性能分析与仿真 | 第111-119页 |
·算法性能分析 | 第111-116页 |
·算法仿真对比 | 第116-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5章 WSN煤矿安全监测井下人员定位算法研究 | 第120-143页 |
·WSN定位技术及分析 | 第120-130页 |
·定位技术特点及基本概念 | 第120-121页 |
·定位技术性能评价 | 第121-122页 |
·定位理论模型及分类 | 第122-126页 |
·定位典型算法及比较 | 第126-130页 |
·WSN井下人员定位分析 | 第130-132页 |
·井下环境对定位的制约 | 第130-131页 |
·井下人员定位监测需求 | 第131页 |
·井下空间结构对定位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基于锚点优化的R-A混合定位算法 | 第132-139页 |
·井下RSSI传播模型 | 第133-135页 |
·锚节点优化算法 | 第135-136页 |
·R-A定位算法及流程 | 第136-139页 |
·算法测试与性能分析 | 第139-141页 |
·γ值与κ值测定 | 第139-140页 |
·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140-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8页 |
·主要结论 | 第143-14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6页 |
·研究展望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成果与科研项目 | 第158-159页 |
发表的论文成果 | 第158-159页 |
主持的科研项目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