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复合水泥制备的最新进展 | 第13-14页 |
·复合水泥浆体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复合水泥浆体组成 | 第14-15页 |
·复合水泥浆体结构的表征方法 | 第15-18页 |
·复合水泥浆体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原材料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原材料分级 | 第21-22页 |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方法 | 第22页 |
·热分析试验方法 | 第22页 |
·颗粒分布测定 | 第22页 |
·化学组成测定 | 第22-23页 |
·水化程度的测定 | 第23页 |
·矿物组成测定 | 第23-24页 |
·孔隙率的测试方法 | 第24页 |
·硬化浆体结构观察 | 第24-25页 |
第三章 BEI-GSR 分析技术的探讨及改进 | 第25-38页 |
·引言 | 第25页 |
·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技术 | 第25-30页 |
·原理 | 第25-26页 |
·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方法 | 第26-30页 |
·GSR 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3-36页 |
·背散射电子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水泥熟料与辅助性胶凝材料的 BEI 特征 | 第38-63页 |
·引言 | 第38页 |
·水泥熟料的背散射电子图像特征 | 第38-46页 |
·灰度不均匀性系数 | 第40-41页 |
·未水化熟料的数量及分布 | 第41-43页 |
·水化产物数量及水化程度 | 第43-44页 |
·水化产物的特征 | 第44-46页 |
·矿渣颗粒的背散射电子图像特征 | 第46-51页 |
·灰度不均匀性系数 | 第47-48页 |
·未水化矿渣的含量及分布 | 第48页 |
·矿渣浆体中水化产物数量及水化程度 | 第48-50页 |
·矿渣水化产物的特征 | 第50-51页 |
·粉煤灰颗粒的背散射电子图像特征 | 第51-57页 |
·灰度不均匀性系数 | 第53页 |
·未水化粉煤灰含量及分布 | 第53-54页 |
·粉煤灰浆体的水化程度 | 第54-55页 |
·粉煤灰水化产物的特征 | 第55-57页 |
·讨论 | 第57-61页 |
·灰度不均匀系数 | 第57页 |
·熟料与辅助性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 | 第57页 |
·熟料与辅助性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特征 | 第57-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BEI-GSR 技术应用于复合水泥硬化浆体的研究 | 第63-74页 |
·引言 | 第63页 |
·复合水泥的制备 | 第63-64页 |
·复合水泥新拌浆体的固相体积含量 | 第64页 |
·复合水泥浆体的背散射电子图像特征 | 第64-65页 |
·复合水泥浆体的组成与结构 | 第65-71页 |
·复合水泥浆体中熟料的剩余量及水化程度 | 第65-66页 |
·复合水泥浆体中矿渣的剩余量及水化程度 | 第66-67页 |
·复合水泥浆体中粉煤灰的剩余量及水化程度 | 第67-68页 |
·复合水泥浆体中未水化相的数量 | 第68页 |
·复合水泥浆体的孔隙率 | 第68-69页 |
·复合水泥浆体中水化产物数量及特征 | 第69-71页 |
·复合水泥浆体组成与结构的演变过程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7页 |
1. 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2. 创新点 | 第75页 |
3.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