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9-20页 |
2 民间金融概述 | 第20-35页 |
·民间金融的定义 | 第20页 |
·与民间金融的相关的概念 | 第20-23页 |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区别与互补关系 | 第23-25页 |
·河南省民间金融主要形式 | 第25-28页 |
·河南省民间金融发展的原因 | 第28-35页 |
·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崛起 | 第28-29页 |
·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 第29页 |
·宏观经济环境 | 第29-30页 |
·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 | 第30-31页 |
·存贷差失衡 | 第31-33页 |
·利率管制 | 第33-35页 |
3 河南省民间金融发展状况 | 第35-58页 |
·河南省民间金融发展情况 | 第35-40页 |
·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困境 | 第35-36页 |
·河南省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 第36-38页 |
·河南省民间金融的供给分析 | 第38-40页 |
·河南省民间金融现状分析 | 第40-47页 |
·民间金融的规模 | 第41-43页 |
·民间金融的利率 | 第43-44页 |
·民间金融的资金来源 | 第44-45页 |
·民间金融的资金用途 | 第45-46页 |
·民间金融的交易方式 | 第46-47页 |
·案例:河南省民间金融发展的阶段性模式—郑州模式 | 第47-50页 |
·河南省民间金融的特点 | 第50-53页 |
·民间借贷需求旺盛,规模不断扩大 | 第50-51页 |
·短期行为明显,以解决临时资金不足为主 | 第51页 |
·生活型借贷向生产型借贷转变 | 第51-52页 |
·无息向有息转变 | 第52页 |
·民间融资缺乏担保,风险较大 | 第52页 |
·担保投资类中介机构数量多,其他中介结构发展相对缓慢 | 第52-53页 |
·河南省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53-58页 |
·经营风险高,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 第53-54页 |
·发展不规范,不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 | 第54-55页 |
·政策法规制度缺失,监管困难 | 第55-56页 |
·融资性担保公司问题突出,引发经济社会问题 | 第56页 |
·新型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 | 第56-58页 |
4 河南省民间金融发展的绩效分析 | 第58-64页 |
·河南省民间金融发展的积极效应 | 第58-59页 |
·缓解资金供求矛盾,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 | 第58页 |
·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第58页 |
·打破银行业垄断地位,促进了正式金融的健康发展 | 第58-59页 |
·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 第59-61页 |
·河南省民间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金融贡献的实证分析 | 第61-64页 |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61-62页 |
·实证估计 | 第62-63页 |
·实证结果 | 第63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5 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向和政策建议 | 第64-71页 |
·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向 | 第64-65页 |
·引导与规范民间金融向正规金融发展 | 第64-65页 |
·加强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部门的合作 | 第65页 |
·民间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5-71页 |
·规范民间金融的关键是“阳光化” | 第65-66页 |
·明确职责,规范民间投融资活动监管 | 第66-67页 |
·倡导和构建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 第67页 |
·建立和完善民间金融风险控制的配套机制 | 第67-69页 |
·加强金融业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地方新型金融机构 | 第69-70页 |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