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一、写作缘起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媒介暴力的现状与类型 | 第16-20页 |
一、媒介暴力概念 | 第16-17页 |
二、媒介暴力现状 | 第17-18页 |
三、媒介暴力的类型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媒介暴力的正负效应 | 第20-26页 |
一、媒介暴力的正效应 | 第20-21页 |
二、媒介暴力的负效应 | 第21-26页 |
第四章 媒介暴力产生的成因 | 第26-33页 |
一、媒介暴力的生存环境 | 第26-28页 |
(一) 自由开放的媒介环境 | 第26页 |
(二) 即时交互式的传播情境 | 第26-27页 |
(三) 虚拟身份盛行的媒介环境 | 第27-28页 |
二、网络技术的不当利用和外部管理机制的滞后 | 第28-30页 |
(一) 网络技术的不当利用 | 第28-29页 |
(二) 外部管理机制的滞后 | 第29-30页 |
三、把关人的失守和商业运营的利益驱使 | 第30-31页 |
(一) 把关人的失守 | 第30页 |
(二) 商业运营的利益驱使 | 第30-31页 |
四、受众心理需求与理性缺失 | 第31-33页 |
(一) 受众的心理需求 | 第31-32页 |
(二) 受众的理性缺失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媒介暴力的应对策略 | 第33-42页 |
一、加强行政管理,完善传媒法规 | 第33-35页 |
(一) 建立网络实名制 | 第33-34页 |
(二) 政府积极对媒体行为进行管理 | 第34-35页 |
二、提高传媒专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 第35-36页 |
三、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抵制不良影响 | 第36-38页 |
四、严格把好传媒关,合理利用技术 | 第38-40页 |
五、建立传媒视频内容分级制度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