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监督费用与合约选择--农业合作生产理论与中国经验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2 合约的基本理论 | 第17-22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7-18页 |
·GHM模型 | 第18-19页 |
·巴泽尔的产权理论 | 第19-20页 |
·两种产权理论的比较 | 第20-21页 |
·总结性评论 | 第21-22页 |
3 合约选择与合约效率(一) | 第22-32页 |
·三种合约选择 | 第22-23页 |
·合约选择与交易成本 | 第23-32页 |
·理论阐述 | 第23-26页 |
·模型构建 | 第26-32页 |
4 私人合约选择的内生决定 | 第32-35页 |
·合约选择的内生决定 | 第32-33页 |
·三种合约中组织者分别获得的净价值 | 第32-33页 |
·三种合约中组织者获得的净价值的比较 | 第33页 |
·内生决定的合约与交易成本最低合约的比较 | 第33-35页 |
5 合约选择与合约效率(二) | 第35-40页 |
·理论阐述 | 第35-36页 |
·模型构建 | 第36-39页 |
·农户生产行为外部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土地规模经济与劳动分工的影响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6 政府干预与合约效率 | 第40-43页 |
·合约效率的概念 | 第40页 |
·政府干预与合约效率 | 第40-43页 |
·政府干预改善合约效率的可能性 | 第40-41页 |
·政府干预的手段及其效果 | 第41-43页 |
7 中国大陆农业生产的历史经验分析 | 第43-51页 |
·土地改革(1949~1953年) | 第43-44页 |
·互助组与初级社(1953~1956年) | 第44-45页 |
·高级社(1956~1957年) | 第45-46页 |
·人民公社(1958~1978年) | 第46-47页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以后) | 第47-49页 |
·合作化的兴起及展望(2007年以后)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8 结语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有待进一步分析的问题 | 第52-54页 |
·影响合约效率的其它因素 | 第52页 |
·农业政策的内生性问题及其对非农业部门的影响 | 第52-53页 |
·监督产出费用为正的影响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