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21页 |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2、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2、管理体制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8页 |
1、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概要 | 第12-14页 |
2、国内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相关研究简述 | 第14-16页 |
3、国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相关研究简述 | 第16-18页 |
(五) 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1、增长极理论 | 第18-19页 |
2、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3、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0-21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21页 |
2、个案研究法 | 第21页 |
一、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形成及现状 | 第21-34页 |
(一)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 第21-23页 |
(二)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 第23-25页 |
(三)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现状 | 第25-34页 |
1、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机构设置 | 第26-28页 |
2、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职能 | 第28-33页 |
3、现阶段昆明经开区管理体制的特点 | 第33-34页 |
二、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 第34-38页 |
(一) 当前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机遇 | 第34-36页 |
1、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实施 | 第34页 |
2、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 第34-35页 |
3、昆明全域城镇化战略的提出 | 第35-36页 |
(二)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面临的挑战 | 第36-38页 |
1、国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 第36-37页 |
2、国外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 第37页 |
3、经开区自身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困境 | 第37-38页 |
三、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44页 |
(一)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存在的基本问题 | 第38-41页 |
1、经开区管委会行政主体资格缺乏认定 | 第38-39页 |
2、公共服务水平低,社会管理面临新压力 | 第39页 |
3、“条块关系”理不顺,运行混乱 | 第39-40页 |
4、各职能部门及驻区部门间职责有交叉,协调管理难度大 | 第40页 |
5、经开区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自觉性不高 | 第40-41页 |
(二)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1、关于经开区相关法律的缺失 | 第41-42页 |
2、社会管理经验不足 | 第42页 |
3、“大部制”改革浮于形式,实质落实不到位 | 第42-43页 |
4、缺乏中介组织和平等竞争环境的营造 | 第43页 |
5、人事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 第43-44页 |
四、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 | 第44-52页 |
(一)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 | 第44-47页 |
1、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定位 | 第44-45页 |
2、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发展的总体思路 | 第45-47页 |
(二)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对策 | 第47-48页 |
1、明确经开区管理主体的法律地位 | 第47页 |
2、进一步完善机构改革方案,简政放权 | 第47-48页 |
3、引入新公共管理理念,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 | 第48-52页 |
4、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引进人才,优胜劣汰 | 第49页 |
5、重视社区建设,加强居民自治管理 | 第49-50页 |
6、大力培养中介组织,构建多元化管理体制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附录1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