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供电企业中心城镇电网规划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电网规划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电网规划模型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电网规划求解算法 | 第13页 |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4-16页 |
·探索中心镇电网规划方法 | 第14-15页 |
·为建设坚强电网提供理论支持 | 第15-16页 |
第2章 电网规划的理论方法 | 第16-24页 |
·电网规划的一般过程 | 第16-18页 |
·逐步扩展法 | 第18-20页 |
·变结构直流潮流计算 | 第18-19页 |
·规划方案的形成 | 第19-20页 |
·逐步倒推法 | 第20-21页 |
·最小费用网络的形成 | 第20-21页 |
·满足N-1安全性要求的网络形成 | 第21页 |
·电网规划的多目标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第3章 中心城镇电网规划思路与实用方法 | 第24-40页 |
·规划指导思想 | 第24页 |
·规划主要思路 | 第24-26页 |
·由远及近规划 | 第24-25页 |
·分区分片规划 | 第25页 |
·“集约化、差异化、精益化”规划 | 第25-26页 |
·加快发展、节约发展、和谐发展 | 第26页 |
·城镇定位与供区划分 | 第26-27页 |
·负荷密度法负荷预测 | 第27-29页 |
·电力电量平衡 | 第29-30页 |
·电力电量平衡的目的与要求 | 第29页 |
·电力平衡中的容量组成 | 第29-30页 |
·电力电量平衡计算 | 第30页 |
·高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 第30-32页 |
·电压等级 | 第30页 |
·变电站所址选择 | 第30-31页 |
·输电线路建设原则 | 第31-32页 |
·容载比 | 第32页 |
·中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 第32-35页 |
·10kV配电站的设置 | 第32-33页 |
·10kV开闭所的设置 | 第33页 |
·导线选择及架设原则 | 第33-34页 |
·开关站、环网站 | 第34-35页 |
·网络结构规划 | 第35-37页 |
·方案形成 | 第35-36页 |
·方案检验 | 第36-37页 |
·三双接线 | 第37-40页 |
第4章 龙港中心镇电网规划案例分析 | 第40-62页 |
·规划主体 | 第40页 |
·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概况 | 第40-42页 |
·龙港镇社会经济现状 | 第40-41页 |
·龙港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第41-42页 |
·中心镇电网现状分析 | 第42-47页 |
·龙港镇电网概况 | 第42页 |
·高压电网现状分析 | 第42-44页 |
·中压配电网现状分析 | 第44-47页 |
·负荷预测 | 第47-53页 |
·负荷密度指标选取 | 第47页 |
·负荷预测 | 第47-53页 |
·电力负荷平衡 | 第53-54页 |
·电力平衡原则 | 第53页 |
·全网电力平衡 | 第53-54页 |
·分供区电力平衡 | 第54页 |
·110KV输变电工程规划 | 第54-55页 |
·功能片区中压配电网规划 | 第55-57页 |
·城市化片区中压配电网规划 | 第56-57页 |
·工业化片区中压配电网规划 | 第57页 |
·农业产业化片区中压配电网规划 | 第57页 |
·中压配电网工程规划 | 第57-58页 |
·中压配电网生命线规划 | 第58-59页 |
·生命线工程建设原则 | 第58页 |
·龙港镇电网生命线工程规划 | 第58-59页 |
·行政中心“三双”接线规划 | 第59-6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