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土地规划论文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研究--以南召县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第15-19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论文结构第16-19页
2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的理论基础及体系构建第19-23页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的概念、内涵及特征第19-21页
     ·弹性第19页
     ·土地利用规划第19页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的内涵第19-20页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的特征第20-21页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的理论依据第21-22页
     ·系统工程理论第21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页
     ·不确定理论第21-22页
     ·需求引致理论第22页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体系的构建第22-23页
3 土地利用需求的弹性预测第23-27页
   ·土地利用需求弹性预测的方法第23页
   ·人口规模的弹性预测第23-24页
   ·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弹性预测第24-25页
   ·农业用地需求量的弹性预测第25-27页
4 土地利用结构的弹性设置第27-35页
   ·土地利用结构弹性设置的内涵及目标第27-29页
     ·土地利用结构概述第27页
     ·土地利用结构弹性设置的内涵第27-28页
     ·土地利用结构弹性设置的目标第28-29页
   ·土地利用结构弹性设置的模型选择第29-32页
     ·常用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第29-30页
     ·选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的原因第30页
     ·灰色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第30-31页
     ·灰色线性规划的建模过程第31-32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选择第32-35页
5 土地利用空间的弹性分区第35-41页
   ·土地利用规划弹性用地分区的提出第35页
   ·土地利用分区的内容第35-36页
     ·土地利用分区的涵义第35-36页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第36页
   ·常用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法第36-37页
   ·弹性用地分区的设置第37-39页
     ·弹性用地分区体系的构建第37-39页
     ·土地利用弹性分区的空间管制第39页
   ·弹性用地区的设置过程第39-41页
     ·确定产业集聚区用地范围第39-40页
     ·确定城镇的用地发展方向第40页
     ·设立弹性用地区的技术途径第40-41页
6 土地利用规划的弹性管理第41-47页
   ·上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41-42页
     ·缺乏对规划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第41页
     ·缺乏各部门之间协调的机制第41页
     ·缺乏完善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第41页
     ·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措施第41-42页
   ·土地利用规划弹性管理的基本思路第42-43页
     ·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第42页
     ·要充分协调土地利用活动中的利益关系第42页
     ·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第42-43页
     ·要注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第43页
   ·土地利用规划弹性管理体系的构建第43-47页
     ·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的内容体系第44-45页
     ·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管理保障体系第45-46页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动态监测机制第46-47页
7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实证研究第47-69页
   ·南召县概况第47-48页
     ·区域位置第47页
     ·自然条件第47-48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48页
   ·南召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48-50页
     ·南召县土地利用结构第48-49页
     ·土地利用特点第49页
     ·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第49-50页
   ·南召县土地利用需求的弹性预测第50-54页
     ·人口规模的弹性预测第50-52页
     ·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第52-53页
     ·农业用地的弹性预测第53-54页
   ·南召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弹性设置第54-58页
     ·变量设置第54页
     ·约束条件的建立第54-56页
     ·确定效益系数第56-57页
     ·构造目标函数第57页
     ·模型求解第57-58页
   ·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优选第58-62页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第58页
     ·构造判断矩阵第58-59页
     ·计算指标的综合权重第59页
     ·评价指标数据的计算与归一化处理第59-60页
     ·优化方案总排序第60-62页
   ·南召县土地利用空间的弹性分区第62-69页
     ·南召县产业集聚区概况第62-63页
     ·南召县中心城区发展方向第63页
     ·南召县土地利用的弹性分区第63-64页
     ·南召县土地利用弹性分区的空间管制第64-65页
     ·南召县弹性用地区的设置第65-69页
8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主要结论第69-70页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第70页
   ·论文主要问题第70页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耕地细碎化与生产效率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下一篇: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评价研究--以河南省白土店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