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花狐尾藻和蓖齿眼子菜氮磷积累量特征及净水功能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白洋淀概述 | 第11-12页 |
·湖泊富营养化 | 第12页 |
·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修复作用 | 第12-13页 |
·沉水植物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4-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18-19页 |
·水样的采集与处理 | 第18-19页 |
·底泥的采集与处理 | 第19页 |
·植物的采集与处理 | 第19页 |
·水体理化因子测定方法 | 第19页 |
·温度与溶氧量的测定 | 第19页 |
·pH 值的测定 | 第19页 |
·总氮的测定 | 第19页 |
·总磷的测定 | 第19页 |
·底泥理化因子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底泥全氮的测定 | 第19-20页 |
·底泥全磷的测定 | 第20页 |
·植物生长特性与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 第20页 |
·密度的测定 | 第20页 |
·生长参数的测定 | 第20页 |
·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 第20页 |
·植物体全氮的测定 | 第20页 |
·植物体全磷的测定 | 第20页 |
·植物生态服务功能估算 | 第20-21页 |
·植物物质生长功能价值的估算 | 第20页 |
·植物吸收氮元素功能价值的估算 | 第20-21页 |
·植物吸收磷元素功能价值的估算 | 第21页 |
·植物适宜收割期的估算方法 | 第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40页 |
·穗花狐尾藻氮磷积累量特征及净水功能 | 第22-30页 |
·穗花狐尾藻生长区域水体环境因子的变化 | 第22-23页 |
·穗花狐尾藻生长区域底泥全氮、全磷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穗花狐尾藻的生长特性与氮磷吸收 | 第24-28页 |
·穗花狐尾藻氮、磷积累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28-29页 |
·穗花狐尾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 第29-30页 |
·蓖齿眼子菜氮磷积累量特征及净水功能 | 第30-40页 |
·蓖齿眼子菜生长区域水体理化因子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蓖齿眼子菜分布区底泥全氮、全磷含量变化 | 第31-32页 |
·蓖齿眼子菜生长特性与氮磷吸收规律 | 第32-37页 |
·蓖齿眼子菜体氮、磷积累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7-38页 |
·蓖齿眼子菜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 第38-40页 |
第4章 穗花狐尾藻的动力学研究 | 第40-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狐尾藻对氨氮、硝态氮与无机磷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 第42-45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5-51页 |
·对植物生长特性与理化指标结果的探讨 | 第45-47页 |
·植物的生长特性 | 第45页 |
·生物量 | 第45-46页 |
·植物体氮、磷积累量 | 第46-47页 |
·环境因子与植物生长特性关系 | 第47-48页 |
·植物的净水功能 | 第48页 |
·底质氮磷含量 | 第48-49页 |
·狐尾藻吸收动力学 | 第49页 |
·植物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及收割期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