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树皮热解过程中的传热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引言 | 第10页 |
·落叶松树皮 | 第10-11页 |
·国内外生物质热解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动力学模型 | 第11-12页 |
·国内动力学模型 | 第12页 |
·国内外热解过程中的传热模型 | 第12-20页 |
·国外热解过程中的传热模型 | 第12-18页 |
·国内热解过程中的传热模型 | 第18-20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2 落叶松树皮非等温热重实验 | 第22-44页 |
·实验原理及原料对实验的影响 | 第22-24页 |
·实验原理 | 第22-23页 |
·样品对热重实验的影响 | 第23-24页 |
·实验原料、仪器及方法 | 第24-25页 |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页 |
·非等温热重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落叶松非等温热解实验的过程 | 第25-26页 |
·样品种类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 第26-28页 |
·样品粒径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 第28-29页 |
·样品含水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 第29页 |
·非等温热重实验动力学分析 | 第29-41页 |
·热分析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动力学积分法 | 第30-34页 |
·落叶松树皮动力学积分法求解 | 第34-37页 |
·动力学微分法 | 第37-38页 |
·落叶松树皮动力学微分法分析 | 第38-41页 |
·落叶松树皮热解动力学方程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落叶松树皮热解过程传热模型的建立 | 第44-54页 |
·落叶松树皮的物理几何特征观察 | 第44-46页 |
·落叶松树皮物理几何特征观察实验 | 第44-45页 |
·落叶松树皮物理几何特征观察结果 | 第45-46页 |
·落叶松树皮几何模型 | 第46-47页 |
·落叶松树皮热解传热数学模型 | 第47-49页 |
·模型基本假设 | 第47页 |
·数学模型 | 第47-49页 |
·模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参数选取 | 第49-52页 |
·初始条件 | 第49页 |
·边界条件 | 第49页 |
·参数选取 | 第49-52页 |
·传热模型求解过程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4 落叶松树皮热解过程的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54-70页 |
·树皮颗粒热解温度分布 | 第54-56页 |
·模型维度对热解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56-57页 |
·边界条件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57-59页 |
·颗粒尺寸对热解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59-61页 |
·气体扩散方向对热解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61-62页 |
·三维模型下颗粒的温度分布 | 第62-65页 |
·反应热表达内容对热解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65-67页 |
·圆柱体与平板几何模型对热解温度分布影响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页 |
·建议 | 第70-72页 |
符号索引 | 第72-73页 |
附表1 | 第73-74页 |
附表2 | 第74-76页 |
附表3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个人简介 | 第82-84页 |
导师简介 | 第84-86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