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9页 |
·凋落物的分解 | 第12页 |
·凋落物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尼龙网袋分解法 | 第12-13页 |
·~(15)N和~(14)N标记法 | 第13页 |
·综合平衡法 | 第13页 |
·小容器法 | 第13页 |
·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动态 | 第13-15页 |
·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因子 | 第15-19页 |
·非生物因子 | 第16-18页 |
·生物因子 | 第18页 |
·凋落物性质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研究材料的调查与选择 | 第20-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37页 |
·单个物种凋落物分解的质量损失率 | 第24-25页 |
·时间、丰富度、均匀度、物种组成对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25-29页 |
·物种丰富度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25-27页 |
·均匀度对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27页 |
·物种组分对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27-29页 |
·凋落物养分释放 | 第29-37页 |
·单个物种N的释放 | 第29-31页 |
·单个物种P的释放 | 第31-32页 |
·混合凋落物中N的释放 | 第32-34页 |
·混合凋落物中P的释放 | 第34-37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37-41页 |
·凋落物质量损失率 | 第37-39页 |
·凋落物N、P释放 | 第39-4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