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形成的理论背景 | 第10-16页 |
·国际理论背景 | 第10-12页 |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 第10-11页 |
·列宁“东方社会”理论 | 第11-12页 |
·国内理论背景 | 第12-16页 |
·社会主义“大论战” | 第12-14页 |
·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 | 第14-16页 |
2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提出、发展与实践 | 第16-27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提出 | 第16-19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提出 | 第16-18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提出的意义 | 第18-19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发展 | 第19-22页 |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报告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阐述 | 第19-20页 |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深化 | 第20-21页 |
·《共同纲领》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发展 | 第21-22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实践 | 第22-27页 |
·新民主主义社论的政治实践 | 第22-23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经济实践 | 第23-25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文化实践 | 第25-27页 |
3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断的历史探究 | 第27-36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断的原因 | 第27-31页 |
·斯大林及苏联对中共的影响 | 第27-28页 |
·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利用、限制、消灭”政策的影响 | 第28-30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自身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中断 | 第31-36页 |
·“九月会议”毛泽东对民族资本的认识开始转向 | 第31-32页 |
·毛泽东刘少奇分歧加快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断的步伐 | 第32-33页 |
·“三反”“五反”后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改变 | 第33-34页 |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断 | 第34-36页 |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 第36-43页 |
·“新民主主义回归”分析 | 第36-38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继承 | 第38-39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发展和超越 | 第39-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学术与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