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论文图表一览表 | 第10-13页 |
化学缩写符号简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人工核酸酶的切割机理 | 第16-21页 |
·水解切割机理 | 第16-19页 |
·氧化切割机理 | 第19-21页 |
·消去机理 | 第21页 |
·常用的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光谱法 | 第21-22页 |
·质谱法 | 第22-23页 |
·凝胶电泳法 | 第23页 |
·X-射线晶体衍射法 | 第23页 |
·核磁共振法 | 第23页 |
·人工核酸酶的分类 | 第23-28页 |
·单核配合物 | 第24-25页 |
·双核配合物 | 第25-27页 |
·三核及多核配合物 | 第27-28页 |
·罗丹明B荧光探针 | 第28页 |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硕士论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二齿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 第31-49页 |
·引言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7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1-32页 |
·配体(L_1-L_3)合成路线 | 第32-33页 |
·中间体1(HCCP)的合成 | 第33页 |
·中间体2(C_(54)H_(34)N_3O_8P_3)的合成 | 第33-34页 |
·中间体3(C_(54)H_(34)N_3O_8P_3)的合成 | 第34页 |
·中间体4(C_(54)H_(36)Br_2N_3O_6P_3)的合成 | 第34-35页 |
·配体L_1(C_(62)H_(52)N_5O_8P_3)的合成 | 第35-36页 |
·配体L_2(C_(60)H_(42)N_7O_6P_3)的合成 | 第36页 |
·配体L_3(C_(60)H_(42)N_7O_6P_3)的合成 | 第36-37页 |
·中间体4(C_(54)H_(36)Br_2N_3O_6P_3)单晶的培养及晶体结构描述 | 第37-45页 |
·中间体4(C_(54)H_(36)Br_2N_3O_6P_3)单晶的培养 | 第37页 |
·中间体4(C_(54)H_(36)Br_2N_3O_6P_3)单晶结构 | 第37-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合成中问题的讨论 | 第45-47页 |
·配体L_1-L_3的波谱分析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四齿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 第49-67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3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9页 |
·配体L_4-L_6合成路线 | 第49页 |
·中间体6(C_(48)H_(32)N_3O_(10)P_3)的合成 | 第49-50页 |
·中间体7(C_(48)H_(40)N_3O_(10)P_3)的合成 | 第50页 |
·中间体8(C_(48)H_(36)Br_4N_3O_(10)P_3)的合成 | 第50-51页 |
·配体L_4(C_(64)H_(68)N_7O_(10)P_3)的合成 | 第51-52页 |
·配体L_5(C_(60)H_(48)N_(11)O_6P_3)的合成 | 第52页 |
·配体L_6(C_(60)H_(48)N_(11)O_6P_3)的合成 | 第52-53页 |
·中间体6(C_(48)H_(32)N_3O_(10)P_3)单晶的培养及晶体结构描述 | 第53-64页 |
·中间体6(C_(48)H_(32)N_3O_(10)P_3)单晶的培养 | 第53页 |
·中间体6(C_(48)H_(32)N_3O_(10)P_3)单晶结构 | 第53-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6页 |
·合成中问题的讨论 | 第64-65页 |
·配体L_4-L_6的波谱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配体L_1-L_6对DNA氧化切割活性的研究 | 第67-91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 | 第67-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70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68-69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69-70页 |
·实验方法 | 第7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89页 |
·金属离子的考查 | 第70-71页 |
·配合物L_1-Cu氧化切割DNA条件优化 | 第71-74页 |
·配合物L_2-Cu氧化切割DNA条件优化 | 第74-77页 |
·配合物L_3-Cu氧化切割DNA条件优化 | 第77-79页 |
·配合物L_4-Cu氧化切割DNA条件优化 | 第79-82页 |
·配合物L_5-Cu氧化切割DNA条件优化 | 第82-85页 |
·配合物L_6-Cu氧化切割DNA条件优化 | 第85-87页 |
·二齿配体活性比较 | 第87-88页 |
·四齿配体活性比较 | 第88页 |
·二齿与四齿配体活性比较 | 第88-89页 |
·本章内容小结 | 第89-91页 |
第五章 基于环磷腈的罗丹明衍生物(L_7)的合成及光谱性能研究 | 第91-100页 |
·前言 | 第91页 |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91-92页 |
·配体L_7合成路线 | 第92页 |
·合成步骤 | 第92-93页 |
·中间体10(RB-乙醇胺)的合成 | 第92页 |
·配体L_7(C_(168)H_(172)N_(15)O_(18)P_3)的合成 | 第92-93页 |
·光谱性质研究 | 第93-99页 |
·L_7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 第93-95页 |
·阳离子干扰实验 | 第95-96页 |
·Fe~(3+)滴定实验 | 第96-97页 |
·Pb~(2+)滴定实验 | 第97-99页 |
·本章内容小结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附录 | 第105-132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