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超重核实验和理论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10-12页 |
·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2 理论模型 | 第13-28页 |
·概述 | 第13-14页 |
·双核模型下超重核的合成机制 | 第14-23页 |
·双核模型的理论概述 | 第14-15页 |
·碰撞系统的俘获截面 | 第15-17页 |
·驱动势和熔合几率 | 第17-22页 |
·存活几率 | 第22-23页 |
·推转壳模型 | 第23-28页 |
·推转哈密顿量 | 第24页 |
·Woods-Saxon单粒子势 | 第24-25页 |
·对相互作用 | 第25-26页 |
·Hartree-Fock-Bogoliubov-Cranking方程 | 第26页 |
·宏观液滴能和壳修正 | 第26-28页 |
3 超重核产生截面的研究 | 第28-44页 |
·超重核合成的各个阶段对产生截面的影响 | 第28-34页 |
·熔合截面对超重核合成的影响 | 第28-32页 |
·存活几率对超重核合成的影响 | 第32-34页 |
·超重核产生截面的计算 | 第34-39页 |
·以Pb为靶核的冷熔合 | 第34-36页 |
·基于锕系靶核的热熔合反应 | 第36-39页 |
·超重元素119~121合成的可能性分析 | 第39-44页 |
4 同位素No转动性质的研究 | 第44-51页 |
·研究背景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