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基于发展能力模糊评价的知识型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1章 研究绪论第15-29页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第15-18页
     ·研究背景第15-17页
     ·研究目的第17-18页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18-20页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8-19页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9-20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研究思路、内容及重难点第22-27页
     ·研究思路第22页
     ·研究框架及内容第22-26页
     ·研究重难点及解决思路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2章 文献综述与探讨第29-49页
   ·KC的理论研究第29-37页
     ·国外KC理论研究第29-34页
     ·国内KC理论研究第34-37页
   ·KC的发展评价研究第37-42页
     ·国外KC评价研究第37-41页
     ·国内KC评价研究第41-42页
   ·城市发展的相关评估模型研究第42-46页
     ·城市竞争力评估模型第42-45页
     ·城市综合发展实力评价模型第45-46页
   ·国内外KC研究的总体评价第46-48页
     ·文献总体评价第46-47页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3章 知识型城市的系统解析第49-85页
   ·KC的内涵解析第49-57页
     ·知识型城市的定义第49-53页
     ·知识型城市的标准第53页
     ·知识型城市的典型特征第53-57页
   ·KC的发展机制解析第57-68页
     ·KC的发展要素第57-60页
     ·KC的发展主体第60-62页
     ·KC的发展动力第62-64页
     ·KC的发展模式第64-66页
     ·KC的发展过程第66-68页
   ·KC的发展脉络:主流城市形态的辨析第68-75页
     ·城市形态的演化及其特征第68-70页
     ·新主流城市形态的辨析第70-72页
     ·演化关联性分析第72-75页
   ·KC的发展态势及动因解析第75-80页
     ·KC的全球发展态势第75-77页
     ·KC发展趋势的动因分析第77-80页
   ·知识型城市的发展价值第80-82页
 本章小结第82-85页
第4章 社会转型与知识型城市的发展第85-105页
   ·国内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第85-9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历程回顾第85-88页
     ·国内城市面临发展转型的动因分析第88-92页
     ·国内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第92-95页
   ·社会转型与发展知识型城市的契合性第95-100页
     ·社会转型的内涵与现实第95-96页
     ·社会转型与发展知识型城市的契合分析第96-99页
     ·国内知识型城市发展的现状第99-100页
   ·国内发展知识型城市的挑战与思考第100-103页
     ·我国发展知识型城市的挑战第100-101页
     ·应对发展挑战的总体思考第101-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5章 KC发展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第105-123页
   ·能力理论的演化与启示第105-109页
     ·能力理论的演化脉络第105-109页
     ·能力理论对本文的启示第109页
   ·KC发展能力的诠释第109-114页
     ·KC发展能力的内涵第109-110页
     ·KC发展能力的结构第110-112页
     ·KC发展能力的特征第112-114页
   ·KC发展能力的评测定位第114-116页
     ·KC发展能力评测的目的第114页
     ·KC发展能力评测的基本思路第114-115页
     ·KC发展能力评价的重要准则第115-116页
   ·KC发展能力评价模型的选定第116-121页
     ·综合评价模型(方法)的简析第117-118页
     ·模型选定:FCE-AHP模型第118-120页
     ·AHP-FCE模型的应用优势第120-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6章 KC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123-16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第123-124页
   ·评价指标的甄选方法与流程第124-130页
     ·评价指标的甄选原则第124-126页
     ·评价指标的甄选方法第126-129页
     ·评价指标的甄选流程第129-130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分析第130-14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第130-132页
     ·指标释义及测度方法第132-145页
   ·基于AHP的指标赋权第145-163页
     ·AHP模型的操作流程第146-151页
     ·问题建构并设计层次结构模型第151-152页
     ·单层次指标的赋权与检验第152-161页
     ·层次指标的综合赋权第161-162页
     ·综合赋权的有效性检验第162-163页
 本章小结第163-165页
第7章 KC发展能力的模糊评价模型设计第165-179页
   ·指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第165-171页
     ·样本的选取第165-166页
     ·指标数据的采集第166页
     ·数据无量纲化第166-168页
     ·评价基准值的设置第168-171页
   ·KC发展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流程第171-177页
     ·构建KC发展能力评价集第171-172页
     ·建立评价因子的层级结构第172-173页
     ·设定评价因子的权重集第173-174页
     ·计算单因子的模糊矩阵第174-176页
     ·单因素的模糊评价第176页
     ·综合因素的模糊评价第176-177页
   ·评价结论及其价值第177页
 本章小结第177-179页
第8章 KC发展能力评估实例:以合肥市为例第179-201页
   ·合肥市的城市简介第179页
   ·评价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第179-185页
     ·原始数据的采集第179-182页
     ·数据处理与分值计算第182-185页
   ·KC发展能力单因子的模糊评价第185-194页
     ·知识经济发展态势的模糊评价第186-188页
     ·社会发展资本的模糊评价第188-191页
     ·城市发展治理的模糊评价第191-192页
     ·数字发展应用的模糊评价第192-194页
   ·KC发展能力的综合模糊评价第194-196页
   ·合肥市KC发展能力解析第196-201页
     ·KC发展能力的综合评析第196-197页
     ·KC发展的分项能力评析第197-200页
     ·简要小结第200-201页
本章小结第201-203页
第9章 基于资源能力的KC发展路径探讨第203-265页
   ·发展资源与能力匹配第203-207页
     ·关键资源与比较优势的识别第204页
     ·发展能力与优势资源的匹配第204-207页
     ·可能的风险预警第207页
   ·基于资源能力的KC发展路径及策略第207-252页
     ·KC发展理念与社会意愿第209-212页
     ·城市环境与生活品质第212-220页
     ·知识密度与知识经济第220-240页
     ·利益相关者与知识伙伴关系第240-243页
     ·知识网络与知识管理第243-246页
     ·城市治理与社会公平第246-252页
     ·路径探讨的简要小结第252页
   ·合肥市的KC发展路径对策及建议第252-263页
     ·以包容创新的徽商文化开展城市形象推广第253-254页
     ·以广泛的KC战略探讨获取社会支持第254-255页
     ·以社会资本优势吸引优秀人才入驻城市第255-256页
     ·以八大产业为基础推进知识产业变革第256-261页
     ·以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推动城市数字化发展第261-262页
     ·以教育和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公平与善治第262-263页
 本章小结第263-265页
第10章 研究结论、创新与展望第265-26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65-266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266-267页
   ·主要创新点第267-268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268-269页
参考文献第269-277页
致谢第277-27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他研究成果第279页

论文共2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中国碳排放的时间演变轨迹及区域特征
下一篇:几类数据下部分性单调回归模型的统计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