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9-1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八卦新闻与传媒八卦现象的概念界定 | 第14-23页 |
| 第一节 八卦新闻的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 第二节 传媒八卦现象的概念界定 | 第17-23页 |
|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 | 第17-21页 |
| 二、传媒八卦现象的概念辨析及界定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传媒八卦现象的特征分析 | 第23-38页 |
| 第一节 双重身份认同:是消费者,也是公民 | 第23-30页 |
| 一、新闻议题选择角度 | 第24-26页 |
| 二、新闻议题顺序角度 | 第26-28页 |
| 三、“软硬兼施”新闻 | 第28-30页 |
| 第二节 奇观世界:日常生活的方式 | 第30-33页 |
| 一、八卦新闻中的奇观世界 | 第30-32页 |
| 二、作为“日常生活方式”的八卦新闻 | 第32-33页 |
| 第三节 闲话传播:介于真与假之间 | 第33-38页 |
| 一、闲话传播模式与爆料新闻 | 第33-35页 |
| 二、微博八卦传播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传媒八卦现象中的伦理失范问题 | 第38-54页 |
| 第一节 媒介伦理及其基本准则 | 第38-42页 |
| 第二节 传媒八卦现象中的伦理失范表现 | 第42-54页 |
| 一、假事件——以“深圳最美女孩”事件为例 | 第43-45页 |
| 二、部分失实——以“袁厉害”事件为例 | 第45-49页 |
| 三、传媒越界——以“赵红霞”事件为例 | 第49-54页 |
| 第五章 传媒八卦现象成因探析及启示 | 第54-68页 |
| 第一节 传媒八卦现象的成因探析 | 第54-60页 |
| 一、传媒八卦现象与转型期语境 | 第54-55页 |
| 二、传媒八卦现象与市场竞争 | 第55-57页 |
| 三、传媒八卦现象与受众心理 | 第57-59页 |
| 四、传媒八卦现象与大众文化 | 第59-60页 |
| 第二节 针对传媒八卦现象的思考 | 第60-68页 |
| 一、预警新闻(The Burglar Alarm News)的启示 | 第61-63页 |
| 二、平民化的风险 | 第63-65页 |
| 三、回归新闻专业主义 | 第65-66页 |
| 四、坚守法律底线 | 第66-68页 |
| 结语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