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绿色饭店”业发展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有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饭店 | 第10-11页 |
| ·绿色饭店 | 第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绿色饭店”的内涵 | 第11-12页 |
| ·“绿色饭店”的判定标准 | 第12页 |
| ·“绿色饭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第12-13页 |
| ·消费者对“绿色饭店”的认知 | 第13页 |
|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沈阳“绿色饭店”业发展现状 | 第16-28页 |
| ·沈阳旅游业发展概况 | 第16-19页 |
| ·总体概况 | 第16-17页 |
| ·旅游景点及星级饭店分布 | 第17-19页 |
| ·沈阳“绿色饭店”业发展成效 | 第19-23页 |
| ·沈阳“绿色饭店”业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 ·沈阳“绿色饭店”业发展成就 | 第20-23页 |
| ·沈阳“绿色饭店”业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 ·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 第23-24页 |
| ·饭店创绿积极性不高 | 第24页 |
| ·未充分履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 第24-25页 |
| ·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 | 第25-26页 |
| ·沈阳“绿色饭店”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6-27页 |
| ·地方政府未予以足够重视 | 第26页 |
| ·饭店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 | 第26-27页 |
|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3 国内外“绿色饭店”业发展经验借鉴 | 第28-36页 |
| ·国外部分地区“绿色饭店”业的发展经验 | 第28-30页 |
| ·丹麦“绿色饭店”业的发展经验 | 第28-29页 |
| ·加拿大“绿色饭店”业的发展经验 | 第29-30页 |
| ·国内部分省市“绿色饭店”业的发展经验 | 第30-34页 |
| ·浙江省“绿色饭店”业的发展经验 | 第30-32页 |
| ·重庆市“绿色饭店”业的发展经验 | 第32-33页 |
| ·海南省“绿色饭店”业的发展经验 | 第33-34页 |
| ·对发展“绿色饭店”业的启示 | 第34-35页 |
| ·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绿色饭店”创建活动 | 第34页 |
| ·政府部门应给予“绿色饭店”业政策支持 | 第34页 |
| ·充分发挥饭店协会的作用 | 第34-35页 |
| ·积极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 | 第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4 沈阳“绿色饭店”业的发展对策 | 第36-44页 |
| ·“绿色饭店”业的制度建设 | 第36-37页 |
| ·制定绿色饭店标准实施细则 | 第36页 |
| ·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制度 | 第36页 |
| ·制定约束消费行为的制度 | 第36页 |
| ·建立押金退款制度 | 第36-37页 |
| ·动态管理机制构建 | 第37-38页 |
| ·构建和完善“绿色饭店”准入机制 | 第37页 |
| ·构建和完善“绿色饭店”监督机制 | 第37-38页 |
| ·构建和完善“绿色饭店”退出机制 | 第38页 |
| ·“绿色饭店”业发展的政策制定 | 第38-40页 |
| ·土地政策 | 第38-39页 |
| ·财政政策 | 第39-40页 |
| ·消费政策 | 第40页 |
| ·绿色发展的平台建设 | 第40-42页 |
| ·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平台 | 第40-41页 |
| ·绿色发展的政策平台 | 第41-42页 |
| ·绿色发展的制度平台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