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芦苇群落和叶性状对典型人为干扰的响应
目录 | 第1-6页 |
CONTENT | 第6-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1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植被-环境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和方法 | 第21-24页 |
·研究地概况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植被土壤关系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芦苇群落和叶性状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黄河三角洲滨海草甸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 第24-35页 |
·研究区域和方法 | 第25-27页 |
·研究区域 | 第25页 |
·植物群落取样与分析 | 第25-26页 |
·土壤取样与分析 | 第26页 |
·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结果 | 第27-33页 |
·群落类型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征 | 第27-29页 |
·植物群落分布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 第29-31页 |
·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 | 第33页 |
·草甸植被分类以及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芦苇群落及叶性状对堤坝干扰的响应 | 第35-44页 |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研究区域 | 第36页 |
·土壤取样与分析 | 第36页 |
·植物取样与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 | 第37-42页 |
·堤坝向海侧与向陆侧土壤水盐特征 | 第37-38页 |
·芦苇群落群落特征对堤坝干扰的响应 | 第38-39页 |
·芦苇叶性状对堤坝干扰的响应 | 第39-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芦苇群落特征及叶性状对调水干扰的响应 | 第44-52页 |
·研究区域和方法 | 第44-46页 |
·研究区域 | 第44-45页 |
·土壤取样与分析 | 第45页 |
·植物取样与分析 | 第45-46页 |
·结果 | 第46-49页 |
·调水对土壤水盐特征的影响 | 第46页 |
·芦苇群落特征对调水干扰的响应 | 第46-48页 |
·植物功能形状对生态调水的响应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2页 |
第六章 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曲线拟合 | 第52-59页 |
·研究方法 | 第52页 |
·结果 | 第52-57页 |
·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 第52-55页 |
·性状间的曲线拟合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9-65页 |
·结论 | 第59-62页 |
·建议 | 第62-63页 |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