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文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一、 山岳文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蒙山概说 | 第10-12页 |
(一) 蒙山称名探源 | 第10-11页 |
(二) 蒙山地理状貌 | 第11-12页 |
(三) 蒙山地区历史地理沿革 | 第12页 |
三、 蒙山文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专门志书 | 第13页 |
(二) 海岱考古著作 | 第13-14页 |
(三) 研究蒙山的论文 | 第14-15页 |
第一章 蒙山文化概论 | 第15-23页 |
一、 蒙山文化的概念 | 第15-16页 |
(一) 研究范围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时限 | 第16页 |
(三)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二、 蒙山文化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 第16-23页 |
(一) 蒙山文化的特点 | 第16-22页 |
(二) 蒙山文化的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蒙山地区先秦重要邦国与蒙山祭祀文化 | 第23-31页 |
一、 蒙山地区先秦重要邦国 | 第23-27页 |
(一) 蒙国 | 第23-24页 |
(二) 颛臾国 | 第24-25页 |
(三) 徐国 | 第25-27页 |
二、 蒙山祭祀文化 | 第27-31页 |
(一) 蒙山祭祀由来 | 第27-28页 |
(二) 蒙山祭祀的历史演变 | 第28-31页 |
第三章 蒙山宗教文化研究 | 第31-47页 |
一、 仙道传统与长寿文化 | 第31-37页 |
(一) 仙道传统 | 第31-35页 |
(二) 长寿文化 | 第35-37页 |
二、 道教文化 | 第37-42页 |
(一) 玉虚观道教文化 | 第37-40页 |
(二) 白云岩全真道文化 | 第40-42页 |
三、 佛教文化 | 第42-47页 |
(一) 蒙山佛教概述 | 第42-43页 |
(二) 蒙山重要佛寺及僧人事迹 | 第43-45页 |
(三) 蒙山佛教不及道教影响力探析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蒙山儒家文化研究 | 第47-66页 |
一、 隐逸文化 | 第47-50页 |
(一) 中国隐逸文化简论 | 第47页 |
(二) 蒙山隐士及其事迹 | 第47-48页 |
(三)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事迹 | 第48-50页 |
二、 历史文化名人与蒙山 | 第50-59页 |
(一) 外来文化名人 | 第50-53页 |
(二) 本地文化名人 | 第53-59页 |
三、 帝王巡幸 | 第59-61页 |
四、 忠孝文化 | 第61-66页 |
(一) 孝文化 | 第62-63页 |
(二) 忠文化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90页 |
一、 蒙山祠及颛臾王庙资料 | 第67-73页 |
二、 颜氏资料 | 第73-77页 |
三、 左宝贵资料 | 第77-78页 |
四、 蒙山寺院资料 | 第78-81页 |
五、 蒙山历史人物 | 第81-83页 |
六、 艺文 | 第83-85页 |
七、 蒙山古城遗迹及四县行政规划历史变迁表 | 第85-9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