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谣言及其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一、 谣言及其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一) 经久不衰的谣言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思路与问题 | 第13页 |
(三) 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13-14页 |
(四)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二、 谣言概念的合理界定 | 第18-21页 |
(一) 何谓谣言 | 第18-20页 |
(二) 几个与谣言相关的概念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谣言生成:多重合力作用的结果 | 第21-25页 |
一、 从经典谣言强度公式中获取养分 | 第21-23页 |
二、 谣言生成的传播渠道 | 第23-25页 |
(一) 人内传播:“想什么”成为事件的关键 | 第23页 |
(二) 人际传播:“信任关系”的巨大力量 | 第23-24页 |
(三) 群体传播:集体磋商后的“共识” | 第24-25页 |
(四) 新媒体传播:竞争与渗透后的跨越 | 第25页 |
第三章 谣言流变:从蛹到虫的过程 | 第25-44页 |
一、 谣言“感染”(3 月 14 上午-16 日凌晨) | 第25-29页 |
(一) 不安情绪“感染”催生谣言 | 第26-27页 |
(二) 情绪牢骚性谣言出现 | 第27-29页 |
二、 谣言潜伏(3 月 16 日凌晨-17 日凌晨) | 第29-33页 |
(一) 误解性谣言成为主角 | 第30页 |
(二) 谣言现实传播模式建构分析 | 第30-33页 |
三、 谣言爆发(3月17日上午-18日上午) | 第33-40页 |
(一) 恐慌性谣言占据主体地位 | 第33-36页 |
(二) 谣言现实传播模式建构分析 | 第36-40页 |
四、 谣言消退(3 月 18 日下午-20 日) | 第40-44页 |
(一) 辟谣信息的完胜 | 第40-42页 |
(二) 谣言现实传播模式建构分析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谣言运作的深层机制 | 第44-52页 |
一、 媒体谣言符号能指的错位 | 第44-45页 |
二、 信谣——媒体谣言符号之所指 | 第45-49页 |
(一) 所指的个体影响因素:认知与记忆 | 第45-46页 |
(二) 所指的群体影响因素:集体无意识与集体记忆力 | 第46-48页 |
(三) 所指的情感维度:精神参照系与现实感觉 | 第48-49页 |
三、 深层次的谣言运作机制——媒介叙事 | 第49-52页 |
第五章 谣言应对 | 第52-56页 |
一、 改变谣言的面貌 | 第53-54页 |
二、 谣言控制策略 | 第54-5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