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土路基刚性指标及其快速检控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 ·路基分析模型 | 第15-16页 |
| ·路基回弹模量确定及检测方法 | 第16-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第2章 路基的模量参数 | 第22-32页 |
| ·路基的变形特征 | 第22-25页 |
| ·路基受力分析 | 第22-23页 |
| ·路基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 | 第23-24页 |
| ·路基土的流变特性 | 第24-25页 |
| ·土方路基的模量 | 第25-32页 |
| ·土体的压缩模量和变形模量 | 第25-26页 |
| ·弹性模量和回弹模量 | 第26-29页 |
| ·有效回弹模量 | 第29-32页 |
| 第3章 路基回弹模量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分析 | 第32-52页 |
| ·基于弹性半空间体假设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 | 第32-48页 |
| ·理想弹性半空间体的回弹模量确定 | 第32-36页 |
| ·基层模量变化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36-42页 |
| ·路基回弹模量变化对路面的影响 | 第42-48页 |
| ·路堤回弹模量变化时路面的受力规律 | 第48-51页 |
| ·路基回弹模量在深度方向上的不均匀性 | 第48页 |
| ·不同深度范围的土基回弹模量对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48-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黄河冲积土的室内回弹模量分析 | 第52-62页 |
| ·土的基本物性试验 | 第52-54页 |
| ·土质界限含水率试验 | 第52页 |
| ·土粒比重试验 | 第52页 |
| ·颗粒分析试验 | 第52-53页 |
| ·击实试验 | 第53-54页 |
| ·室内测定土基回弹模量 | 第54-56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 ·回弹模量的确定 | 第56-57页 |
| ·回弹模量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59页 |
| ·回弹模量统计公式建立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路基回弹模量与回弹弯沉关系的建立 | 第62-86页 |
| ·刚性承载板下弹性半空间体的受力分析 | 第62-66页 |
| ·荷载模型与受力分析 | 第62-63页 |
| ·承载板试验条件下的路基应力计算 | 第63-65页 |
| ·回弹模量计算公式 | 第65-66页 |
| ·刚性承载板法测试路基回弹模量的实验原理 | 第66-78页 |
| ·承载板法测定回弹模量的理论基础 | 第66-67页 |
| ·承载板法测试回弹模量的关键技术 | 第67-69页 |
| ·回弹模量计算新公式的验证 | 第69-78页 |
| ·贝克曼梁测定回弹弯沉与回弹模量计算 | 第78-79页 |
| ·路基回弹模量与回弹弯沉统计关系的建立 | 第79-85页 |
| ·不同测试方法的回弹模量对比 | 第79-80页 |
| ·承载板法回弹模量与回弹弯沉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80-84页 |
| ·现场回弹模量与含水率、干密度的关系 | 第84-85页 |
| ·小结 | 第85-86页 |
| 第6章 小型落锤式弯沉仪快速检测路基回弹模量技术 | 第86-102页 |
| ·小型落锤式弯沉仪(LWD) | 第86-90页 |
| ·测试原理 | 第87-89页 |
| ·测试步骤及要求 | 第89-90页 |
| ·现场测试方案 | 第90-91页 |
| ·LWD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91-98页 |
| ·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分析 | 第91-95页 |
| ·荷载与变形的关系 | 第95-96页 |
| ·回弹模量结果及其与落高的关系 | 第96-98页 |
| ·承载板与LWD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98-100页 |
| ·小结 | 第100-102页 |
| 第7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第102-106页 |
| ·结论 | 第102-103页 |
| ·创新点 | 第103-104页 |
| ·研究展望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2-11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