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碳气溶胶的地面浓度观测与模拟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8-21页 |
| ·黑碳气溶胶的来源、特点及影响 | 第8-14页 |
| ·大气模式概述 | 第14-15页 |
| ·黑碳气溶胶的观测和模拟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黑碳气溶胶的地面浓度观测与分析 | 第23-42页 |
| ·观测地点和方法 | 第23-26页 |
| ·观测站介绍 | 第23-24页 |
| ·观测方法 | 第24-26页 |
| ·观测浓度分析 | 第26-33页 |
| ·黑碳气溶胶的浓度水平 | 第26-27页 |
| ·黑碳气溶胶的日间和季节分布 | 第27-30页 |
| ·黑碳气溶胶和其他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 | 第30-33页 |
| ·黑碳气溶胶的排放特征分析 | 第33-40页 |
| ·反向模式计算 | 第33-36页 |
| ·排放特征分析 | 第36-40页 |
| ·地面浓度观测部分小结 | 第40-42页 |
| 第3章 中国黑碳气溶胶的模式模拟分析 | 第42-63页 |
| ·大气化学模式 GEOS-Chem | 第42-47页 |
| ·GEOS-Chem 全球-东亚嵌套模式介绍 | 第42-44页 |
| ·黑碳气溶胶在 GEOS-Chem 模式中的过程 | 第44-46页 |
| ·本文所使用的模拟参数和排放清单 | 第46-47页 |
| ·模式结果的验证 | 第47-52页 |
| ·与中国地区月平均数据的比较 | 第47-51页 |
| ·与观测站点小时平均数据的比较 | 第51-52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52-62页 |
| ·模式结果的偏差来源和估计 | 第52-58页 |
| ·对排放清单的评估 | 第58-62页 |
| ·模式分析部分小结 | 第62-63页 |
| 第4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建议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