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综述 | 第10-27页 |
1. 大肠杆菌病的概述 | 第10-12页 |
·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0-12页 |
·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 第12页 |
2. 大肠杆菌主要致病因子 | 第12-23页 |
·黏附素 | 第13-15页 |
·铁摄取系统 | 第15-17页 |
·温度敏感性血凝素 | 第17-18页 |
·脂多糖 | 第18页 |
·荚膜 | 第18页 |
·大肠杆菌素V | 第18-19页 |
·毒素 | 第19-20页 |
·溶血素 | 第20页 |
·外膜蛋白 | 第20-22页 |
·侵袭素 | 第22页 |
·血清抗性蛋白 | 第22页 |
·Pst系统 | 第22-23页 |
·与其它致病因子的相互作用 | 第23页 |
3. Red同源重组技术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Red重组系统 | 第23-24页 |
·Red同源重组技术应用策略 | 第24-25页 |
·Red重组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 第25-27页 |
1 材料 | 第27-30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7-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分子生物学及数据分析软件 | 第29页 |
·试验鸡及试验鸡胚 | 第29-30页 |
2 方法 | 第30-42页 |
·pS-iucA-Zeo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0-32页 |
·制备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及其转化 | 第32-33页 |
·双突变株E058ΔiucAΔiutA的构建 | 第33-34页 |
·sit操纵子及aerobactin操纵子突变株E058Δvir的构建 | 第34页 |
·Southern杂交 | 第34-37页 |
·RT-PCR | 第37-39页 |
·突变株的回复拯救试验 | 第39页 |
·E058△iucA、E058△iucA△iutA及E058△vir突变株生物学特性 | 第39-40页 |
·E058△iucA、E058△iucA△iutA及E058△vir突变株的致病性评价 | 第40-42页 |
3 结果 | 第42-57页 |
·pS—iucA-Zeo质粒的获得 | 第42-43页 |
·突变株E058△iucA、E058△iucA△iutA及E058△vir的鉴定 | 第43-46页 |
·Southern blot鉴定结果 | 第46-48页 |
·RT-PCR结果 | 第48-50页 |
·E058及突变株E058△iucA、E058△iucA△iutA和E058△vir的生长曲线 | 第50-51页 |
·突变株的回复拯救结果 | 第51-52页 |
·Aerobactin production试验结果 | 第52页 |
·HD-11细胞吞噬试验结果 | 第52-53页 |
·SPF鸡血清杀菌试验结果 | 第53页 |
·LD50测定结果 | 第53-54页 |
·体外和体内竞争结果 | 第54-56页 |
·21日龄SPF鸡体内动态分布试验结果 | 第56-57页 |
4 讨论 | 第57-60页 |
全文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