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

唐代家庭忠孝观研究--以忠观念为中心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2页
 1. 选题意义第7-8页
 2. 研究现状第8-10页
 3. 创新之处第10页
 4. 唐代分期、阶层的界定第10页
 5. 《孝经》、《忠经》内容、版本第10-12页
  (1) 《孝经》第11页
  (2) 《忠经》第11-12页
一、唐代社会背景与儒学发展趋势第12-17页
 1. 唐代社会背景第13-15页
 2. 命运多舛的唐代儒学第15-17页
二、唐代家庭之忠观念第17-27页
 1. 帝王家庭第17-20页
  (1) 忠观念的重新建构和不断强化第18-19页
  (2) 忠观念与皇权继承问题第19-20页
 2. 官僚士族家庭第20-24页
  (1) 忠谏与忠行第20-22页
  (2) 以忠治家第22-24页
 3. 普通民众家庭第24-25页
 4. 唐代家庭中的特殊群体第25-27页
  (1) 僧尼群体第25-26页
  (2) 道士女冠群体第26-27页
三、唐代家庭忠观念之变迁及其社会功能第27-29页
 1. 唐前期忠观念发挥着对社会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27-28页
 2. 中唐时期忠观念逐渐下滑,社会功能弱化第28页
 3. 晚唐时期忠观念的错乱与缺失,社会控制失灵第28-29页
四、唐代家庭忠孝观关系考察第29-32页
 1. 帝王家庭强调以忠为中心,忠孝和谐统一第29-31页
 2. 官僚士族家庭提倡孝为忠行,忠孝并重第31-32页
五、唐代家庭忠孝观变迁的原因第32-39页
 1. 政治原因第32-34页
 2. 经济原因第34-36页
 3. 文化张力第36-37页
 4. 儒、释、道三教在忠孝观基础之上的整合第37-39页
结语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注释第43-44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周司马研究
下一篇:孔子“周游列国”史实考述--兼论孔子的境遇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