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贵池富硒区伴生重金属及其生物效应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Se的发现与研究进程第10页
   ·Se的主要生物学意义第10-12页
   ·我国土壤Se元素区域分布概况第12-13页
   ·土壤中的Se含量及形态特征第13-15页
   ·土壤中的重金属第15-16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引言第18-22页
   ·选题依据第18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研究区自然背景第19-22页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第22-25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2页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第22-25页
第四章 研究区表层土壤Se、As、Cd、Hg的含量特点与分布特征第25-30页
   ·表层土壤Se富集分布特征第25-27页
   ·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Hg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第27-29页
   ·表层土壤Se与As、Cd、Hg的相关性分析第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五章 土壤剖面Se、As、Cd、Hg的富集分布特征第30-34页
   ·土壤剖面Se垂向分布特征第30-32页
   ·土壤剖面重金属As、Cd、Hg的垂向分布特征第32-33页
   ·土壤剖面Se与As、Cd、Hg的相关性分析第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六章 土壤环境质量及污染程度评价第34-41页
   ·单因子指数评价第34-35页
   ·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第35页
   ·内梅罗及其改进后的环境综合指数评价第35-38页
   ·灰色关联分析法重金属评价第38-39页
   ·各种评价结果对比第39页
   ·小结第39-41页
第七章 土壤—水稻系统元素迁移特征分析第41-46页
   ·根际土、水稻元素含量特点第41-42页
   ·根际—水稻系统重金属含量水平第42-43页
   ·土壤—水稻系统元素迁移富集特征第43-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第46-48页
   ·主要结论第46-47页
   ·存在问题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成果清单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沿淮农业污染源及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下一篇:阿特拉津及其降解菌在几种吸附剂上的吸附与共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