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1页 |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和认知 | 第11-21页 |
·城市群的概念 | 第11-12页 |
·城市群的特性 | 第12-13页 |
·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 | 第13-14页 |
·城市群发展阶段分析 | 第14-16页 |
·逐步呈现为多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 | 第15页 |
·趋向开放、多层次和高效的功能网络关系 | 第15页 |
·国际城市群的出现 | 第15-16页 |
·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 | 第16-19页 |
·圈层型发展模式 | 第16-17页 |
·点轴型发展模式 | 第17-18页 |
·网络型布局发展模式 | 第18-19页 |
·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实例 | 第19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3 国内外城市群案例分析 | 第21-25页 |
·波士华城市群——从点轴扩展到联网辐射空间发展模式 | 第21页 |
·兰斯塔德城市群——以“绿心”为核环形空间发展模式 | 第21-22页 |
·东京城市群——分散型网络发展模式 | 第22-23页 |
·长株潭城市群——点核放射状布局发展模式 | 第23-25页 |
4 台州城市群的现状解析 | 第25-41页 |
·台州城市群的形成 | 第25-27页 |
·台州城市群空间的多元化特征 | 第27-33页 |
·经济快速发展,地域差异加大-城市化空间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显著 | 第27-29页 |
·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沿海成为发展重点-独特的地理单元形成山海网络型城市群 | 第29页 |
·产业园区众多,成为城市群主要载体-以产业园区为主体构成产业集群型城市群 | 第29-31页 |
·海湾地区活力较强,但是发展不平衡-湾区引导海湾联动型城市群 | 第31-32页 |
·区域条件优越,促进港口资源开发-港口组合型城市群 | 第32-33页 |
·台州城市群海湾资源特色分析 | 第33-34页 |
·台州城市群交通可达性分析 | 第34-36页 |
·城市群交通联系的研究内容和层次 | 第34页 |
·交通联系分析 | 第34-36页 |
·台州城市群特征小结 | 第36-37页 |
·台州城市群产业网状分布、块状经济特征明显 | 第36-37页 |
·台州城市群中心功能不突出,层级结构显著 | 第37页 |
·台州城市群海湾资源特色分析 | 第37-41页 |
·城市群一体化趋势显现,但是中心集聚不足和腹地拓展能力不足 | 第37-38页 |
·城市群建设用地无序蔓延,资源约束日益明显 | 第38-39页 |
·城市群产业空间有待整合,产业面临转型升级 | 第39页 |
·城市群内部竞争激烈,联动作用不强,合作协调机制有待建立 | 第39-40页 |
·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需要进一步深化网络化布局 | 第40-41页 |
5 台州城市群发展模式选择 | 第41-46页 |
·台州城市群发展趋势分析 | 第41-42页 |
·台州城市群发展空间态势分析 | 第42-43页 |
·台州城市群发展模式分析 | 第43-44页 |
·台州城市群动态发展模式 | 第44-46页 |
·近中期城镇群空间发展模式 | 第44-45页 |
·远期城镇群发展模式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