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页 |
·研究思路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9-11页 |
·研究创新 | 第9页 |
·研究不足 | 第9-1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产业 | 第11页 |
·三次产业 | 第11页 |
·产业转移 | 第11页 |
·产业结构 | 第11-12页 |
·产业结构优化 | 第12页 |
·产业转移理论综述 | 第12-14页 |
·产业转移研究的理论起源 | 第12页 |
·产业转移的主要理论 | 第12-14页 |
·产业转移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对产业转移的动因研究 | 第14页 |
·对产业转移的模式研究 | 第14-15页 |
·对产业转移的效应研究 | 第15页 |
·对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与对策研究 | 第15-16页 |
·对以上研究的评述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及动因分析 | 第17-24页 |
·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 | 第17-18页 |
·国际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 | 第17-18页 |
·国内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 | 第18页 |
·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 第18-24页 |
·东部地区产业转出的动因分析 | 第19-22页 |
·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动因分析 | 第22-24页 |
第四章 青海省承接产业现状分析 | 第24-30页 |
·青海省概况 | 第24页 |
·青海省产业结构现状 | 第24-25页 |
·青海省产值结构分析 | 第24页 |
·青海省三次产业发展概述 | 第24-25页 |
·青海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 第25-30页 |
·青海省外资利用现状 | 第25-27页 |
·青海省内资利用现状 | 第27-30页 |
第五章 青海省承接产业选择 | 第30-40页 |
·青海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则 | 第30页 |
·比较优势原则 | 第30页 |
·适宜性原则 | 第30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0页 |
·青海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 第30-34页 |
·自然资源优势 | 第30-32页 |
·劳动力优势 | 第32-34页 |
·政策支持 | 第34页 |
·青海省优势产业分析——基于产业梯度理论 | 第34-37页 |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5-37页 |
·青海省承接产业选择 | 第37-40页 |
·青海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选择 | 第37-38页 |
·青海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选择 | 第38-40页 |
第六章 青海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 第40-45页 |
·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引资结构失调、对外吸引力不足 | 第40页 |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承接能力受限 | 第40页 |
·产业关联度低、配套能力不足 | 第40-41页 |
·高素质人才缺乏、研发能力落后 | 第41页 |
·生态环境脆弱、承接面临的困难复杂 | 第41-42页 |
·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 第42-45页 |
·发挥政府职能,积极引进外资 | 第42页 |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 第42-43页 |
·加快工业园建设,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 第43页 |
·重视教育,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 第43页 |
·严格准入门槛,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