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灰树花胞外多糖的液体发酵及其硫酸酯的制备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前言第9-27页
   ·真菌多糖第9-11页
     ·真菌多糖简介第9-10页
     ·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第10-11页
   ·灰树花第11-18页
     ·灰树花分类第11-12页
     ·灰树花的分布第12页
     ·灰树花的形态特征第12-13页
     ·灰树花的营养成分第13-14页
     ·灰树花的人工培养第14-18页
   ·灰树花多糖第18-23页
     ·灰树花多糖简介第18页
     ·灰树花多糖的生物活性第18-23页
   ·硫酸酯化多糖第23-24页
   ·国内外食药用真菌发展动态第24-25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5-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36页
   ·实验材料第27-29页
     ·菌种第27页
     ·主要药品及试剂第27-28页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8-29页
     ·培养基第29页
   ·实验方法第29-36页
     ·菌种活花第29页
     ·菌种培养第29页
     ·种子液的制备第29页
     ·种子生长曲线及种龄的测定第29-30页
     ·灰树花菌丝体干重的测定第30页
     ·发酵液的制备第30页
     ·发酵液中EPS的测定第30页
     ·不同因素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及EPS产量的影响第30-31页
     ·5L生物反应器中灰树花产EPS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1页
     ·灰树花EPS分离工艺的研究第31页
     ·灰树花EPS提取工艺正交实验优化第31-32页
     ·蛋白质去除工艺优化第32-33页
     ·EPS结构分析第33-34页
     ·硫酸酯化法对灰树花EPS水溶性的改善第34-3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6-56页
   ·种子生长曲线及种龄的测定第36-37页
   ·苯酚—硫酸法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7页
   ·不同因素对灰树花菌丝生长及EPS产量的影响第37-39页
     ·灰树花发酵培养基的正交优化第37-38页
     ·植物油及表面活性制的影响第38-39页
     ·生长因子浓度的影响第39页
   ·灰树花EPS 5L生物反应器发酵条件优化第39-43页
     ·发酵罐搅拌装置改进第39-40页
     ·转速对灰树花EPS产量的影响第40-42页
     ·pH对灰树花EPS产量的影响第42-43页
   ·灰树花EPS提取工艺实验优化第43-46页
     ·EPS除蛋白工艺优化第43-44页
     ·醇沉工艺优化第44-46页
     ·紫外全波长扫描法对灰树花胞外多糖扫描第46页
   ·EPS结构分析第46-51页
     ·EPS的薄层色谱(TLC)分析第46-47页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官能团第47-48页
     ·气相色谱(GC)分析单糖组成第48-49页
     ·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EPS的结构形貌第49-51页
   ·硫酸酯化法对灰树花多糖水溶性改善单因素试验第51-56页
     ·硫酸钡比浊法标准曲线第51-52页
     ·吡啶-氯磺酸比例对多糖酯化反应DS的影响第52页
     ·温度对多糖酯化反应DS的影响第52-53页
     ·反应时间对多糖酯化反应DS的影响第53页
     ·红外光谱法对硫酸酯化多糖官能团测定第53-54页
     ·紫外全波长扫描法对硫酸酯化多糖管能团的测定第54-56页
4 结论第56-57页
5 展望第57-58页
6 参考文献第58-66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6-67页
8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口季节性低氧及生物效应
下一篇:迷迭香酸的抗炎及抗炎机理的初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