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铁路养护与维修论文--线路检测及设备、检测自动化论文

光纤传感轨道状态监测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现状第17-20页
     ·轮轨耦合动力作用监测现状第20-21页
     ·光纤传感技术在铁路领域应用研究现状第21-23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3-2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技术线路第25-27页
     ·创新点第27-28页
第2章 轮轨耦合动力作用分析第28-54页
   ·引言第28页
   ·轮轨作用分析模型第28-32页
     ·车辆模型第28-31页
     ·轨道模型第31-32页
   ·向量式有限元第32-44页
     ·向量式有限元的基本概念第32-33页
     ·向量式有限元的基本原理第33-41页
     ·向量式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第41-42页
     ·向量式有限元的分析算例第42-44页
   ·轮轨耦合作用数值分析第44-47页
     ·车辆模型数值分析第44-46页
     ·轨道模型数值分析第46-47页
   ·轮轨耦合动力作用仿真分析结果第47-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3章 轨道状态监测中的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第54-77页
   ·引言第54-55页
   ·光纤光栅传感原理第55-62页
     ·光纤光栅传感基本原理第55-56页
     ·FBG温度传感原理第56-57页
     ·FBG应变传感特性第57-59页
     ·CFBG传感原理第59-62页
   ·轨道状态监测中的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方法第62-69页
     ·FBG解调方法第62-63页
     ·CFBG传感解调方法第63-69页
   ·轨道状态监测中光纤光栅传感探头的研制第69-76页
     ·光纤光栅制作第69-71页
     ·光纤光栅温度探头第71-72页
     ·光纤光栅应变探头第72-74页
     ·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4章 光纤传感轨道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第77-94页
   ·引言第77页
   ·轮轨耦合监测方法第77-81页
     ·轮轨耦合监测的必要性第77-78页
     ·光纤光栅传感轮轨耦合垂向力监测方法第78-81页
   ·温度力监测方法第81-86页
     ·钢轨温度力监测的必要性第81-82页
     ·钢轨温度力的监测方法第82-86页
   ·轨道结构间位移监测方法第86-87页
     ·轨道结构间位移监测的必要性第86页
     ·轨道结构间位移监测的方法第86-87页
   ·光纤光栅传感实时监测系统设计第87-93页
     ·光纤光栅传感网络设计第87-91页
     ·光纤光栅传感轨道状态监测软件系统设计第91-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5章 光纤光栅传感闭塞系统第94-119页
   ·引言第94-95页
   ·光纤光栅传感闭塞系统基本原理第95页
   ·光纤光栅传感闭塞系统结构与工作过程第95-98页
   ·光纤光栅闭塞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第98-108页
     ·数据分析第98-100页
     ·数据处理第100-108页
   ·工程应用实例第108-117页
     ·工程概况第108页
     ·传感网络布局第108-111页
     ·光纤光栅闭塞系统的软件框架第111-116页
     ·光纤传感闭塞系统故障导向安全设计第116-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6章 光纤光栅超偏载及车轮损伤识别系统第119-132页
   ·引言第119页
   ·光纤光栅传感超偏载及车轮损伤识别系统设计第119-121页
     ·硬件方案第119-120页
     ·软件结构第120-121页
   ·超偏载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第121-124页
     ·车辆重量的计量方法第121-122页
     ·超载/偏载判定标准第122页
     ·动态轮重信息提取方法第122-124页
   ·超偏载系统实测效果与分析第124-126页
   ·经验模态分解第126-127页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车轮踏面损伤提取方法第127-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第7章 武广高铁某特大桥道岔区无砟轨道结构监测第132-140页
   ·引言第132页
   ·项目背景第132-133页
   ·无砟轨道结构状态监测系统设计第133-134页
   ·传感器布局第134-137页
   ·监测结果与分析第137-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40-143页
   ·总结第140-142页
   ·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与参与的项目第152-15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2-153页
 在读期间申请的专利第153页
 在读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服务业系统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辽宁为例
下一篇:大孔半导体及其复合物薄膜的光催化/光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