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9页
 (一) 研究意义第9页
 (二) 研究现状第9-16页
 (三) 本文创新之处第16-17页
 (四) 研究方法第17-19页
一、 创办《新青年》旨在唤起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第19-23页
二、 《新青年》的创办历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23-41页
 (一) 第一阶段(1915.9-1919.5)从一卷一号至六卷五号,《新青年》主要宣扬民主主义思想,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第23-31页
 (二) 第二阶段(1919.5-1920.9),从六卷五号至八卷一号,《新青年》由宣扬民主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转化,问题和主义之争,促进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31-35页
 (三) 第三阶段(1920.9后),从八卷一号后,《新青年》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第35-41页
三、 《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第41-57页
 (一) 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必须有一批忧国忧民、追求真理、献身理想的热血青年作为中坚力量,必须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培养一大批世界观发生根本改变、理想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第41-45页
 (二) 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就必须始终关注并回答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课题第45-48页
 (三) 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必须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关心群众的诉求、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阐释马克思主义第48-53页
 (四) 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必须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流派做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第53-57页
结语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67页
统计学证明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TA-DFT的磁共振放射状和PROPELLER采样数据快速精确重建算法研究
下一篇:颅颌面外科三维诊疗数据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