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园记》戏曲流变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表清单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景园记》本事溯源 | 第12-20页 |
第一节 “张罗故事”小说探源 | 第14-17页 |
第二节 宋元南戏《罗惜惜》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张罗故事”的传承 | 第20-50页 |
第一节 小说文本中的“张罗故事” | 第20-25页 |
一、 历代文言小说 | 第20-23页 |
二、 公案小说《百家公案》 | 第23-24页 |
三、 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明传奇《景园记》 | 第25-37页 |
一、 人物的增减 | 第26-31页 |
二、 情节的变化 | 第31-35页 |
三、 人物形象的衍变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清传奇《石榴记》 | 第37-48页 |
一、 故事情节 | 第38-43页 |
二、 人物设置 | 第43-48页 |
第四节 京剧《梨花计》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张罗故事”的嬗变及原因探析 | 第50-71页 |
第一节 从文言小说到拟话本 | 第50-52页 |
第二节 从文言小说到明传奇 | 第52-61页 |
一、 贞节观的空前强化 | 第52-54页 |
二、 典型才子佳人模式的生成 | 第54-56页 |
三、 尚奇之风的追寻 | 第56-59页 |
四、 现实批判性的加强 | 第59-61页 |
第三节 从明传奇到清传奇 | 第61-71页 |
一、 “情”与“理”的冲突交融 | 第61-66页 |
二、 浓厚的宗教色彩 | 第66-69页 |
三、 在爱情当中表现离乱之苦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