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 第2章 机会网络及其应用 | 第17-23页 |
| ·机会网络 | 第17-20页 |
| ·机会网络的定义 | 第17-18页 |
| ·机会网络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 ·机会网络的体系结构 | 第19-20页 |
| ·机会网络的特点 | 第20页 |
| ·机会网络的应用 | 第20-22页 |
| ·手持设备组网 | 第21页 |
| ·野生动物追踪:ZebraNet 和 SWIM | 第21页 |
| ·车载网络 | 第21-22页 |
| ·偏远地区网络传输 | 第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常见的机会网络数据转发机制 | 第23-37页 |
| ·机会网络数据转发机制简介与分类 | 第23-26页 |
| ·机会网络数据转发机制简介 | 第23-24页 |
| ·机会网络数据转发机制的概念 | 第24-25页 |
| ·机会网络数据转发机制分类 | 第25-26页 |
| ·传染转发(Epidemic Forwarding,EF) | 第26-27页 |
| ·传染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 ·传染算法的优缺点 | 第27页 |
| ·PROPHET 和 E-PROPHET | 第27-30页 |
| ·PROPHET 基本原理 | 第28页 |
| ·PROPHET 传输效用值的计算 | 第28-29页 |
| ·E-PROPHET 基本原理 | 第29页 |
| ·E-PROPHET 传输效用值的计算 | 第29-30页 |
| ·PROPHET 和 E-PROPHET 的优缺点 | 第30页 |
| ·SW(Spray and Wait)和 SF(Spray and Focus) | 第30-32页 |
| ·SW 的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 ·SF 的基本原理 | 第31页 |
| ·SW 和 SF 的优缺点 | 第31-32页 |
| ·EC(Erasure-Coding)和 H-EC(Hybrid of Erasure-Coding) | 第32-34页 |
| ·基于擦除编码转发机制(EC)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 ·基于混合擦除编码转发机制(H-EC)的基本原理 | 第33页 |
| ·EC 和 H-EC 优缺点 | 第33-34页 |
| ·机会网络数据转发机制所面临的挑战 | 第34-36页 |
| ·转发候选集的选择问题 | 第34页 |
| ·重复冗余消息,空间重用问题 | 第34-35页 |
| ·多路径干扰冲突问题 | 第35页 |
| ·其它问题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增强混合擦除编码数据转发机制(EH-EC) | 第37-43页 |
| ·H-EC 转发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 ·EH-EC 转发机制的相关定义 | 第38-40页 |
| ·EH-EC 转发机制路由表的设计 | 第40-41页 |
| ·路由表的格式 | 第40页 |
| ·路由表的获得 | 第40-41页 |
| ·路由表的更新 | 第41页 |
| ·EH-EC 转发机制算法 | 第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5章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3-51页 |
| ·OMNET++ 4.0 及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43-46页 |
| ·OMNET++ 4.0 简介 | 第43-44页 |
|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44页 |
| ·实验模型的设计 | 第44-46页 |
| ·系统实现 | 第46-48页 |
| ·移动模型 | 第46页 |
| ·相遇模型 | 第46-47页 |
| ·消息的产生和消亡 | 第47页 |
| ·实验场景和参数 | 第47-48页 |
| ·仿真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 ·互补累积分布函数(CCDF)曲线图 | 第48-49页 |
| ·漏洞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9页 |
| ·信息冗余量分析(Overhead)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