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两个反哺”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农地规模经营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两个反哺”的新理念 | 第15-19页 |
·“两个反哺”内涵概述 | 第15-16页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两个反哺”新概念 | 第16页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两个反哺”新内涵 | 第16-19页 |
·高效利用农地资源 | 第16-17页 |
·培育引进人力资源 | 第17-18页 |
·增加投入金融资源 | 第18-19页 |
3 河西走廊“两个反哺”现象调查分析 | 第19-2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9-21页 |
·自然概况 | 第19-20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企业、资金下乡调查分析 | 第21-23页 |
·经销公司+农户+订单,农户与经销公司签订合同 | 第21页 |
·企业租种农户耕地,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 第21-22页 |
·生产加工公司+农户+订单,农户与公司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 | 第22页 |
·专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 | 第22-23页 |
·专家、学者等高科技人才下乡调查分析 | 第23页 |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分析 | 第23-24页 |
4 河西走廊农地规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4-32页 |
·数据来源和样本农户特征 | 第24-28页 |
·数据来源 | 第26页 |
·样本农户基本特征 | 第26-27页 |
·样本农户经济特征 | 第27-28页 |
·农地资源问题 | 第28-29页 |
·土地流转比例小,农地规模经营数量少,农地流转不规范 | 第28-29页 |
·川区地块细碎化,难以达到规模效益 | 第29页 |
·山区土地重用轻养,土壤肥力下降 | 第29页 |
·人力资源问题 | 第29-31页 |
·农村人口多,农村劳动力比例高,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 第29-30页 |
·农业经营者妇女化、老年化问题突出 | 第30页 |
·农村人力资本总量减少 | 第30-31页 |
·金融资源问题 | 第31-32页 |
·农地流转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支持 | 第31页 |
·返乡农民工和龙头企业融资渠道少 | 第31页 |
·农村金融缺乏农村信用机制 | 第31-32页 |
5 基于“两个反哺”理念的河西走廊农地规模经营策略研究 | 第32-44页 |
·河西走廊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7页 |
·模型与变量选取 | 第32-34页 |
·模型估计结果 | 第34页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基于“两个反哺”理念的农地规模经营策略研究 | 第37-39页 |
·积极推进农地流转,发展农地规模经营 | 第37-38页 |
·开展土地整治工作,集约利用农地资源 | 第38-39页 |
·基于“两个反哺”理念的人力资源配置策略研究 | 第39-41页 |
·吸引科技人才下乡 | 第39-40页 |
·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 第40-41页 |
·重点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 | 第41页 |
·基于“两个反哺”理念的金融资源配置策略研究 | 第41-44页 |
·拓宽多元化的农村发展融资渠道 | 第41-42页 |
·建立健全的农地金融制度和组织体系 | 第42-44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主要结论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导师简介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