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复杂网络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港口群空间网络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2-13页 |
| ·拟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13-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框架 | 第13-16页 |
| 第2章 复杂网络及港口群空间网络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 ·复杂网络基本理论 | 第16-21页 |
| ·复杂网络的定义 | 第16-17页 |
| ·复杂网络的统计性质 | 第17-19页 |
| ·复杂网络的基本演化模型 | 第19-21页 |
| ·港口群空间网络概述 | 第21-23页 |
| ·空间网络的定义 | 第21-22页 |
| ·港口群空间网络的基本特性 | 第22-23页 |
| ·港口群空间网络的复杂性分析 | 第23-24页 |
| 第3章 基于复杂网络的东北亚港口群空间网络结构分析 | 第24-34页 |
| ·东北亚港口群范围界定 | 第24页 |
| ·东北亚港口群空间网络构造 | 第24-30页 |
|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24-25页 |
| ·L空间与P空间 | 第25页 |
| ·基于核值的港口节点选取 | 第25-28页 |
| ·网络绘制 | 第28-30页 |
| ·东北亚港口群空间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 第30-34页 |
| ·平均路径长度 | 第30-31页 |
| ·平均度值 | 第31-33页 |
| ·网络结构熵 | 第33-34页 |
| 第4章 基于改进后复杂网络演化模型的东北亚港口群空间网络演化分析 | 第34-50页 |
| ·东北亚港口群空间网络演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8页 |
| ·距离因素 | 第34-36页 |
| ·港口自身因素 | 第36-38页 |
| ·基于改进后的复杂网络演化模型描述 | 第38-41页 |
| ·模型说明 | 第39-40页 |
| ·模型建立 | 第40页 |
| ·模型算法 | 第40-41页 |
| ·东北亚港口群模拟网络演化计算 | 第41-48页 |
| ·模拟网络演化过程 | 第41-46页 |
| ·模拟网络不同演化阶段的拓扑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 ·比较分析 | 第48-50页 |
| 第5章 东北亚港口群空间网络发展格局展望及中国港口对策 | 第50-59页 |
| ·东北亚港口群空间网络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第50-56页 |
| ·定量分析 | 第50-54页 |
| ·定性分析 | 第54-56页 |
| ·东北亚区域内中国港口发展对策 | 第56-59页 |
| ·从网络视角谋划中国港口在东北亚区域内的发展思路 | 第56页 |
| ·加强网络视角下层次分明的东北亚区域内中国港口的规划与建设 | 第56-57页 |
| ·从整体网络角度继续探索中国的港口协调发展机制 | 第57-5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 ·本文结论 | 第59页 |
|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附录1 东北亚港口群78个港口港口间航线连接次数表 | 第64-68页 |
| 附录2 港口群空间网络演化模型的C#语言部分代码 | 第68-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