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施工论文--施工机械与设备论文

高速公路绿篱修剪机总体设计与结构优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2-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状况第13页
     ·发展趋势第13-14页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概述第14-15页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第14页
     ·虚拟样机技术第14-15页
     ·计算机辅助工程第15页
     ·优化设计第15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5-17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修剪机总体设计方案第17-31页
   ·高速公路与园林绿化技术要求第17-18页
     ·中央隔离带防眩绿化第17页
     ·园林草坪绿化第17-18页
   ·修剪机设计目标与功能规划第18-19页
     ·修剪机设计目标第18页
     ·修剪机功能规划第18-19页
   ·修剪机设计方案第19-22页
     ·方案Ⅰ第19-20页
     ·方案Ⅱ第20-22页
   ·修剪机极限位置校核第22-25页
     ·修剪机极限位置分析第22-24页
     ·极限位置下液压缸设计参数第24-25页
     ·修剪机平面运动干涉校核第25页
   ·修剪机总体结构设计第25-30页
     ·承载车第26页
     ·回转底座第26-27页
     ·工作臂第27-28页
     ·修剪机构第28-29页
     ·发电机组与修剪电机第29页
     ·液压系统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修剪机运动学仿真分析第31-46页
   ·虚拟样机与动态仿真第31-32页
     ·虚拟样机技术第31-32页
     ·动态仿真技术第32页
   ·ADAMS软件及其特点第32-33页
   ·运动学仿真分析目的第33-34页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4-39页
     ·修剪机CAD模型导入ADAMS第34-35页
     ·施加运动约束第35-37页
     ·修剪机运动方案第37页
     ·施加约束副驱动第37-38页
     ·计算模型自由度第38-39页
   ·修剪机运动学仿真分析结果第39-45页
     ·运动学仿真动画第39-42页
     ·运动学仿真后处理第42-44页
     ·仿真数据的验证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优化前修剪机结构有限元分析第46-63页
   ·有限元分析技术概论第46页
   ·修剪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6-52页
     ·单元类型的选取与材料特性第46-47页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网格划分第48-49页
     ·接触副第49-50页
     ·螺栓预紧力第50-51页
     ·工况分析第51页
     ·加载与约束第51-52页
   ·修剪机结构有限元分析第52-62页
     ·工况1—自重工况第53-54页
     ·工况2—修剪高速公路绿篱顶面第54-56页
     ·工况3—修剪高速公路绿篱侧面第56-58页
     ·工况4—修剪草坪第58-59页
     ·工况5—转场运输第59-61页
     ·各工况大应力分布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修剪机结构优化设计第63-77页
   ·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第63页
   ·方根包络函数与结构特征应力第63-64页
     ·约束包络化第63页
     ·应力包络函数—结构特征应力第63-64页
   ·导重准则法第64-68页
     ·导重法—重量约束第65-66页
     ·导重法—单约束重量最轻化设计第66-67页
     ·灵敏度分析第67-68页
     ·导重法优化过程第68页
   ·采用导重法的结构优化设计第68-70页
     ·设计变量的选取第68-69页
     ·约束条件的确定第69-70页
     ·目标函数第70页
     ·优化迭代步骤第70页
   ·修剪机结构优化迭代计算第70-72页
   ·优化后修剪机结构有限元分析第72-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修剪机模态分析第77-82页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第77-78页
   ·计算模态分析第78-81页
     ·模态分析的意义第78页
     ·模态分析结果第78-81页
     ·模态分析评价第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第82-83页
   ·总结第82页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凤山生态县建设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下一篇:H6亚型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