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16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二) 研究价值、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文献法和调研法 | 第13页 |
2.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 第13-14页 |
3.比较分析法 | 第14页 |
(四)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河北省三大港口及其腹地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14页 |
2.国内外典型港口港腹产业一体化发展历程的实证研究 | 第14页 |
3.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的机制体系分析 | 第14-15页 |
(五) 基本框架 | 第15-16页 |
一、 港腹产业一体化实现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一) 机制理论 | 第16-18页 |
1. 机制的概念、内涵 | 第16-17页 |
2. 机制的类型 | 第17-18页 |
(二) 产业理论 | 第18-21页 |
1.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8-19页 |
2. 产业链理论 | 第19页 |
3.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 第19-21页 |
(三) 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演进共生的模式与路径理论 | 第21-23页 |
1. 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的定义、构成要素 | 第21页 |
2. 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演进共生的模式与路径 | 第21-23页 |
二、 河北省三大港口港腹产业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30页 |
(一) 河北省三大港口简介及产业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1. 秦皇岛港港口简介及产业现状 | 第23-24页 |
2. 唐山港港口简介及产业现状 | 第24-26页 |
3. 黄骅港港口简介及产业现状 | 第26-27页 |
(二) 河北省三大港口腹地范围及其产业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三、 国内外典型港口港腹产业一体化发展历程分析 | 第30-41页 |
(一) 国内沿海区域港口和腹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36页 |
1. 长三角地区港口和腹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32页 |
2. 珠三角地区港口和腹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3. 山东沿海地区港口和腹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4-36页 |
(二) 国外港口及其腹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6-41页 |
1. 荷兰鹿特丹港及其腹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2. 日本横滨港及其腹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8-39页 |
3. 德国汉堡港及其腹地发展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四、 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的机制体系 | 第41-63页 |
(一) 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运行机制 | 第41-46页 |
1. 横向产业一体化运行机制 | 第41-43页 |
2. 纵向产业一体化运行机制 | 第43-45页 |
3. 混合产业一体化运行机制 | 第45-46页 |
(二) 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动力机制 | 第46-52页 |
1. 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的区位优势源动力 | 第46-48页 |
2. 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的临港源头产业发展源动力 | 第48-49页 |
3. 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源动力 | 第49-50页 |
4. 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的政策支撑源动力 | 第50-52页 |
(三) 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评价机制 | 第52-55页 |
1. 港口功能和基础设施因素 | 第52-53页 |
2. 港口产业结构因素 | 第53-54页 |
3. 港口的腹地范围和腹地经济水平因素 | 第54页 |
4. 港口对腹地辐射作用因素 | 第54页 |
5. 港口的集疏运网络因素 | 第54-55页 |
(四) 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创新机制 | 第55-60页 |
1. 区域创新环境 | 第55-56页 |
2. 产业创新 | 第56-58页 |
3. 技术创新 | 第58-59页 |
4. 管理和服务创新 | 第59-60页 |
(五) 河北省港腹产业一体化政府保障机制 | 第60-63页 |
1. 交通运输体系保障体系 | 第60-61页 |
2. 政府管理措施保障制度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