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8-11页
   ·论文选题背景第8-9页
   ·论文研究目的第9-10页
   ·论文研究意义第10-11页
2 工学结合模式课程开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第11-16页
   ·工学结合的基本概念及定位第11-12页
   ·课程开发的基本概念第12-14页
   ·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第14-16页
3 职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开发的现状第16-25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企业职业能力要求调查分析第16-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企业岗位情况现状第16-19页
     ·职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现状第19-24页
   ·职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现状第24-25页
     ·课程开发动力不足第24页
     ·课程开发系统性差第24页
     ·课程开发环境较差第24-25页
4 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开发发展趋势第25-28页
   ·企业岗位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员的要求第25-26页
     ·职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第25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第25-26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发展趋势第26-28页
     ·开发主体的多元化第26页
     ·开发内容的针对性第26页
     ·评价的社会性第26-28页
5 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策略第28-46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目标开发第28-30页
     ·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第28页
     ·课程目标的确定第28-30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第30-36页
     ·专业课程开发步骤第30-31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第31-36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实施第36-43页
     ·编制课程教学标准第36-38页
     ·制定课程评价标准第38-42页
     ·建设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42-43页
     ·开发适合工学结合模式的教材第43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第43-46页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第43-44页
     ·建设课堂与实习岗位一体化的实训基地第44-45页
     ·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师队伍第45-46页
结束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河北省井陉县大梁江村为例
下一篇:邢台县农业旱灾适应性分析与评价